橙色针状结晶的化合物可以从石油醚中提取,其熔点范围是46~50℃。它还可以通过从己烷和乙酸乙酯中分离出来,其熔点范围为52~53℃。这种化合物极易溶于氯仿、甲醇和无水乙醇,也有较好的溶解性于乙酸乙酯,同样也能有效溶解多种有机溶剂,但几乎不溶于正己烷,而对水的溶解能力基本为零。
3,4,5一三甲氧基甲苯、10-乙酰氧基癸酰氯和三氯化铝在二氯乙烷中,冰浴冷却,搅拌反应。放入冰水,二氯甲烷提取,经处理得浅棕色油状的6一(10-乙酰氧基-1-氧代癸基)一2,3-=甲氧基-5-甲基苯酚。在其中加入甲醇和氢氧化钠,搅拌,蒸除溶剂,加入水。过滤析出的结晶,真空干燥得粗品。粗品溶于氯仿,用硅胶柱分离,经洗脱,收集所需组分,蒸去溶剂,进行重结晶,得白色结晶的6-(10-羟基-1-氧代癸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
该产物和乙酸、Pd-C及高氯酸混合,于室温常压加氢反应。滤除催化剂后浓缩,加入二氯甲烷,经洗涤、干燥、蒸除溶剂得浅色油状的6-(10-羟基癸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该油状物和新制备的弗瑞麦盐、二甲基甲酰胺水一甲醇和磷酸二氢钾于混合搅拌,反应完全后加水稀释,用二氯甲烷提取,经洗涤、干燥、重结晶,得艾地苯醌。
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研制的艾地苯醌于1988年12月上市,成为新型的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和脑功能代谢及精神症状改善药。它可以激活脑线粒体呼吸活性,改善脑缺血的脑能量代谢,改善脑内葡萄糖利用率,并使脑内ATP产生增加。同时,它还能够抑制脑线粒体生成过氧化脂质和膜障碍。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及动脉硬化后遗症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意识低下、情绪紊乱、语言障碍、痴呆等患者,且毒副反应较低。
| 中文名 | 艾地苯醌 | 
| 英文名 | Idebenone | 
| 别名 | 艾地苯醌 纳米包裹艾地苯醌 艾地苯(艾地苯醌) 艾地苯醌(标准品) 纳米脂质体艾地苯醌 6-(10-羟基癸基)-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  | 
| 英文别名 | cv 2619 Idebenon Idebenone IDEBENONE(P) cv 2619 idebenone 6-(10-Hydroxydecyl)ubiquinone 2-(10-hydroxydecyl)-5,6-dimethoxy-3-methyl-p-benzoquinone 2-(10-Hydroxydecyl)-5,6-dimethoxy-3-methyl-2,5-cyclohexadiene-1,4-dione 2-(10-hydroxydecyl)-5,6-dimethoxy-3-methyl-cyclohexa-2,5-diene-1,4-dione 2,5-Cyclohexadiene-1,4-dione, 5,6-dimethoxy-2-(10-hydroxydecyl)-3-methyl-  | 
| CAS | 58186-27-9 | 
| EINECS | 1308068-626-2 | 
| 化学式 | C19H30O5 | 
| 分子量 | 338.44 | 
| InChI | InChI=1/C19H30O5/c1-14-15(12-10-8-6-4-5-7-9-11-13-20)17(22)19(24-3)18(23-2)16(14)21/h20H,4-13H2,1-3H3 | 
| InChIKey | JGPMMRGNQUBGND-UHFFFAOYSA-N | 
| 密度 | 1.08±0.1 g/cm3(Predicted) | 
| 熔点 | 52-550C | 
| 沸点 | 497.3±45.0 °C(Predicted) | 
| 闪点 | 170.1°C | 
| 蒸汽压 | 5.67E-12mmHg at 25°C | 
| 溶解度 | 溶于DMSO (高达25 mg/ml)。 | 
| 折射率 | 1.502 | 
| 酸度系数 | 15.20±0.10(Predicted) | 
| 存储条件 | room temp | 
| 稳定性 | 从提供的购买之日起稳定1年。DMSO中的溶液可以在-20 °C下储存长达3个月。 | 
| 外观 | 整洁 | 
| 颜色 | Orange | 
| Merck | 14,4888 | 
| 物化性质 | 从石油醚得橙色针状结晶,熔点46~50℃。从己烷-乙酸乙酯得结晶,熔点52~53℃。极易溶于氯仿、甲醇或无水乙醇,易溶于乙酸乙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难溶于正己烷,几不溶于水。 | 
| 危险品标志 | Xi - 刺激性物品![]()  | 
| WGK Germany | 3 | 
| RTECS | GU5290000 | 
| 上游原料 | 二氯甲烷 N,N-二甲基甲酰胺 磷酸二氢钾 甲酚 | 
橙色针状结晶的化合物可以从石油醚中提取,其熔点范围是46~50℃。它还可以通过从己烷和乙酸乙酯中分离出来,其熔点范围为52~53℃。这种化合物极易溶于氯仿、甲醇和无水乙醇,也有较好的溶解性于乙酸乙酯,同样也能有效溶解多种有机溶剂,但几乎不溶于正己烷,而对水的溶解能力基本为零。
3,4,5一三甲氧基甲苯、10-乙酰氧基癸酰氯和三氯化铝在二氯乙烷中,冰浴冷却,搅拌反应。放入冰水,二氯甲烷提取,经处理得浅棕色油状的6一(10-乙酰氧基-1-氧代癸基)一2,3-=甲氧基-5-甲基苯酚。在其中加入甲醇和氢氧化钠,搅拌,蒸除溶剂,加入水。过滤析出的结晶,真空干燥得粗品。粗品溶于氯仿,用硅胶柱分离,经洗脱,收集所需组分,蒸去溶剂,进行重结晶,得白色结晶的6-(10-羟基-1-氧代癸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
该产物和乙酸、Pd-C及高氯酸混合,于室温常压加氢反应。滤除催化剂后浓缩,加入二氯甲烷,经洗涤、干燥、蒸除溶剂得浅色油状的6-(10-羟基癸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该油状物和新制备的弗瑞麦盐、二甲基甲酰胺水一甲醇和磷酸二氢钾于混合搅拌,反应完全后加水稀释,用二氯甲烷提取,经洗涤、干燥、重结晶,得艾地苯醌。
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研制的艾地苯醌于1988年12月上市,成为新型的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和脑功能代谢及精神症状改善药。它可以激活脑线粒体呼吸活性,改善脑缺血的脑能量代谢,改善脑内葡萄糖利用率,并使脑内ATP产生增加。同时,它还能够抑制脑线粒体生成过氧化脂质和膜障碍。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及动脉硬化后遗症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意识低下、情绪紊乱、语言障碍、痴呆等患者,且毒副反应较低。
                                        
                                
        微信搜索化工百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化工百科小程序,随时随地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