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帕酚胺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奈帕芬胺(Nepafenac)是一种新型眼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s),用于治疗白内障手术引起的眼部疼痛和炎症,与传统NSAIDs相比,奈帕芬胺的化学结构有利于该药迅速穿透角膜并分布于其作用靶位,因而有助于降低药物在角膜表面的积聚,减少眼球表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渗透力强、靶向作用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2005年8月19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奈帕芬胺眼用混悬液用于治疗白内障手术相关性疼痛和炎症,是首个批准上市的眼用NSAID前体药物制剂。
奈帕芬胺经眼部给药后,可迅速穿过角膜,并在眼组织水解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芬酸(一种NSAID);而氨芬酸又通过抑制前列腺素H合成酶(环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其抗炎止痛的作用。正如人们所知,前列腺素是引起眼内炎症的介质之一,能导致血-房水屏障崩溃、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趋化等,此外,前列腺素还能通过非胆碱能机制收缩虹膜括约肌,引发眼科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缩瞳反应。NSAIDs经眼部给药后,可抑制前列腺素在虹膜、睫状体和结膜的合成,因此可预防眼部炎症的发生,减少相关的疼痛。
Nepafenac (AHR 9434, AL 6515) 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剂。
Nepafenac显示显著更大的眼部生物利用度,amfenac的COX-2抑制活性比ketorolac或bromfenac更大。 Nepafenac显示疲软的COX-1的抑制活性,IC50为64.3 mM。在兔中,Nepafenac抑制前列腺素在虹膜/睫状体(85-95%)和视网膜/脉络膜(55%)中的合成。 Nepafenac(0.5%)导致视网膜水肿减少65%,这是与62%的血 - 视网膜屏障崩溃的抑制相关。Nepafenac(0.5%)显著抑制(46%)血 - 视网膜屏障破坏,伴随PGE2的合成(96%)的几乎完全抑制。 在胰岛素不足型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微血管内,Nepafenac显著抑制视网膜前列腺素E(2),超氧化物,环氧合酶2,和白细胞停滞,并不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在糖尿病大鼠中,Nepafenac显著抑制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阳性毛细管细胞,无细胞的毛细血管,和周细胞的数目。 在小鼠中,和对照组相比,Nepafenac导致显著减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和缺血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Nepafenac也减弱缺血诱导的视网膜的VEGF mRNA表达的增加。 在眼和转移性动物模型中,Nepafenac延迟恶性肿瘤的进展,以及在葡萄膜黑色素瘤重量的减少。
生产方法
实施例11 2-氨基-3-苯甲酰基苯乙酰胺(奈帕芬胺,式I化合物)的制备。本实施例阐述了利用根据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化合物(IV)形式B制备奈帕芬酸的步骤。首先,将100g湿润的Raney-Ni催化剂装入过滤器反应器中,并用氮气或氩气进行吹扫。催化剂依次用水洗涤两次,再用THF洗涤一次(洗涤过程中打开底阀,并在反应器中施加氩气或氮气压力)。随后,将25.0g 2-氨基-3-苯甲酰基-α-(甲硫基)苯乙酰胺(83.2mmol;来源于实施例3)溶于330mL THF和80mL水的混合溶剂中,所得溶液通过加法漏斗分批加入反应器中。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剧烈搅拌10分钟。反应完成后,将黄色溶液从容器中卸载,并用250mL THF洗涤催化剂两次。合并所有THF溶液,蒸馏浓缩至体积为250mL。接着,分两次加入200mL 2-丙醇,每次加入后均蒸馏至剩余体积为250mL。使溶液冷却,析出黄色固体,过滤收集。干燥后得到18.2g针状黄色晶体(产率:86%)。产物分析数据如下:HPLC纯度纯化前为99.6%,纯化后为99.8%;HPLC分析未检测到氯化副产物;XRD谱图参见图2.5;IR谱图参见图6。
参考文献:
[1] Patent: US2009/312575, 2009, A1. Location in patent: Page/Page column 5-6
[2] Patent: CN106928103, 2017, A. Location in patent: Paragraph 0039; 0047; 0054; 0055
[3]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0, vol. 33, # 8, p. 2296 - 2304
[4] Patent: US4313949, 1982, A
[5] Letters in Organic Chemistry, 2012, vol. 9, # 7, p. 461 - 464,4
奈帕酚胺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