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回答
痛风是指遗传性或得性病因致嘌呤代谢障碍、血尿素增高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发病的先决条件是血尿素增高,尿酸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1. 治疗痛风的原则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健康检查。 临床治疗痛风一般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 (2)防止关节炎复发; (3)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 (4)防止肾脏的尿酸结晶石形成; (5)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发症。在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病期的病 情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2、一般治疗 包括采用低嘌呤低脂肪饮食、多饮水、戒除烟酒,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定 期检查等方法。 3、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痛风病急性发作应及时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其最有效的药物是:秋水仙碱,其他药物还有消 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见效快的是秋水仙碱,但副作用也是最大的。中药有:清痹通络药 酒。 4 、痛风间歇发作期的治疗 间歇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使尿酸维持正常值(6.5毫克/分升),保护肾脏功能,防止痛风性肾 病。为此除坚持一般治疗外,最好是使用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临床上抑制尿酸合 成的药物只有别嘌呤醇,而促进尿酸形成的药物有丙黄舒,痛风利仙等。中药有:复方伸筋胶囊。 5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一旦发展成慢性则很难恢复。主要是避免反复发作,损伤肾脏及关节功能,对痛 风结石较大者可进行手术切除。 6、 痛风病晚期的治疗 晚期痛风病患者多数已形成痛风性肾病,对晚期痛风性肾病应积极控制高尿酸症,使尿酸长期维 持在正常水平,保护肾脏,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展。消除一切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防止尿路感 染、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痛风原因
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如长期存在。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关节炎。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本病为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是因过饱和高尿酸血症体液中的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肌腱内及其周围沉积所致。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期。病人仅有血尿酸持续增高或波动性增高,而无临床表现。从血尿酸增高至出现症状的时间可长达数年,十多年,有些甚至终生不出现症状。
(2)急性关节炎期。病人常在半夜突然起病,因关节疼痛而惊醒。初为单侧关节炎,偶有双侧或先后发作,以第一拇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他关节,病情反复,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大关节腔亦可有渗出,显有发热、疲倦、厌食、头痛、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经1-2周后症状缓解。间歇期数月或数年,亦有不再发作,多数在一年内复发。受寒、劳累、感染、关节创伤、手术、饮酒、食物过敏或进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精神刺激等为诱发因素。
(3)慢性关节炎期。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发作较频,缓解缩短,疼痛加剧,可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或活动受限。
(4)肾结石。大约有10-20%原发性痛风的病人合并肾结石。可有肾绞痛、血尿。
(5)肾痛变。出现肾间质性炎症和肾血管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可有高血压间歇蛋白尿,尿比重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酸升高等。在限制总热量前提下。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①碳水化合物:米面。包括蔬菜和水果。应占总热量的55%~60%。这也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如此。可以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盐排泄。但应尽量少食蔗糖或甜菜。②蛋白质: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1%~15%。通常每日为0.8~1.0g/kg体重。③脂肪:总热量的其余部分。则以脂类补充。通常为40~50g/日。由于脂肪氧化产生热量。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二倍。为降低病人体重。无疑应该限制。
痛风患者最好少食鸡精:
鸡精则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它的基本成分是40%味精。加入助鲜剂。盐。糖。鸡肉粉。辛香料。鸡味香精等原料加工而成。含有多种氨基酸。鸡精既有鸡的鲜味又有其香味。实现了增鲜调味二合一;鲜度是味精的1.5—2倍。同时也是营养更高的健康食品。
鸡精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使用条件较味精宽松许多。但是。并非所有的菜肴都适合加鸡精。炖煮牛肉。排骨等本身具有鲜味的食物时。加入鸡精会让食物走味。影响菜味道。这时可以选用普通味精。牛肉精。蘑菇精等调味品代替。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鸡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痛风患者做饭最好少放鸡精。
痛风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痛风饮食
假日欢聚饮食要节制特别是不要过多进食水产品等含嘌呤高的食物。以往每每有人在饱食鱼虾等美味后。出现足踝膝关节疼痛。到医院一检查血液中尿酸含量明显增高。被诊断为患了痛风。
为了预防和治疗痛风饮食上应做到三多三少:
l)多饮水少喝汤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风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白开水的渗透压最有利于溶解体内各种有害物质。多饮白开水可以稀释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汤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饮后不但不能稀释尿酸反而导致尿酸增高。
2)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风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如果过多吃酸性食品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而多吃碱性食物能帮助补充钾钠氯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3)多吃蔬菜少吃饭多吃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C。增加纤维素。少吃饭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的患者。应忌食高嘌呤食物如:酵母。胰脏。浓缩肉汁。肉脯沙丁鱼。凤尾鱼。动物心脏等可吃;葡萄。橘子。山楂。番茄。苹果。咖啡。茶。奶。蛋。海藻类等低嘌呤偏碱性食物切忌喝啤酒。
治疗目的在于:(1)用抗炎药物终止急性发作;(2)每天预防性应用秋水仙碱以防止反复急性发作(若发作频繁);(3)通过降低体液内尿酸盐浓度。预防单钠尿酸盐结晶进一步沉积和消除已经存在的痛风石。预防性保护措施应针对两个方面。即防止骨。关节软骨侵蚀造成的残疾和防止肾脏损伤。特殊疗法应根据本病所处不同时期及病情轻重选用。应治疗同时存在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急性发作秋水仙碱的疗效一般都很显著。通常于治疗后12小时症状开始缓解。36~48小时内完全消失。秋水仙碱的用法及剂量是每2小时口服1mg。服到获得疗效或者一直服到出现腹泻或呕吐为止。严重发作者可能需要服4~7mg(平均5mg)。对一次发作给予的剂量在48小时内不可超过7mg。该治疗常可引起腹泻。若消化道对秋水仙碱不能耐受。也可经静脉给药。用0。9%氯化钠溶液将秋水仙碱1mg稀释到20ml。缓慢注射(>2~5分钟)。24小时内用量不得超过2mg。预防性口服秋水仙碱同时给予静脉注射秋水仙碱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甚至死亡。秋水仙碱引起的腹泻可造成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尤其在老年人可导致严重后果。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对已确诊的痛风急性发作有效。通常与食物一起服用。连续服2~5天。NSAID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胃肠道不适。高钾血症(出现于那些依赖前列腺素E2维持肾血流量的病人)和体液潴留。用NSAID有特别危险的病人包括老年病人。脱水者。尤其有肾脏疾病史的病人。
抽吸关节和液。随后注入皮质类固醇酯也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根据受累关节的大小。注入强的松龙叔丁乙酯10~50mg。ACTH80u单剂量肌内注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静脉用秋水仙碱一样。特别适用于术后不能服药的痛风发作的病人。多关节发作时。也可短期应用强的松。如20~30mg/d。偶尔需联合应用几种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除特殊疗法外。还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摄入液体。防止脱水和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内的沉积。病人宜进软食。为了控制疼痛。有时需要可待因30~60mg。夹板固定炎症部位也有帮助。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的药物。必须待急性症状完全控制之后应用。
慢性疾病的治疗秋水仙碱每次口服0。6mg。每日1~3次(取决于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病情轻重)能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当发现急性发作的第一征兆时。立即额外服用一次秋水仙碱1~2mg。常能制止痛风发作。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神经病变或肌病。
秋水仙碱不能阻止痛风石造成的进行性关节破坏。然而。无论是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来增加尿酸排泄。还是用别嘌呤醇阻断尿酸合成。均可使血清内尿酸盐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并长期维持下去。从而防止发生上述关节损伤。在出现严重痛风石时。每日并用这二类药物。可使多数痛风石溶解。总之。凡是具有痛风石。血清尿酸盐浓度长期>9mg/dl(>0。53mmol/L)或者血清尿酸浓度虽然轻度升高但有持续的关节症状或肾功能受损者。都是降低血清尿酸盐治疗的指征。
在静止期。控制高尿酸血症开始时必须每日并用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这是因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种疗法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内易于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定期检查血清尿酸盐浓度有助于评价药效。根据能否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来调节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痛风石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溶解。应维持血清尿酸水平<4。5mg/dl(<0。26mmol/L)。
促进尿酸排泄疗法。口服丙磺舒(500mg片剂)或苯磺唑酮(100mg片剂)均可。调节用药剂量以维持血清尿酸盐浓度在正常范围。开始给予半片每日2次。逐渐增加药量达到每日4片。苯磺唑酮比丙磺舒作用强。但毒性也大。水杨酸盐能对抗上述两种药物的促进尿酸盐排泄作用。应避免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与水杨酸类似的镇痛作用。却不影响尿酸排泄。
用别嘌呤醇200~600mg/d(分次用)抑制尿酸合成。同样也能控制血清尿酸盐浓度。与促酸药合用时。最初剂量宜小。逐渐加量直至尿酸水平接近4。5mg/dl(0。26mmol/L)。该药除能阻断尿酸形成中酶的作用(黄嘌呤氧化酶)之外。还能纠正嘌呤的过度合成。这时处理反复出现尿酸结石或有肾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有利。明确的尿酸结石能通过别嘌呤醇治疗得到溶解。别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轻度胃肠道不适。潜在危险性的皮疹。肝炎。血管炎和白细胞减少。
辅助疗法所有痛风患者都需要摄入大量液体。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结石患者更应如此。服用碳酸氢钠或柠檬酸三钠5g。每日3次。使尿液碱化。临睡前服用乙酰唑胺50mg。能有效碱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过碱化。因为这可能促进草酸钙结晶沉积。因为药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所以通常不需要严格限制饮食中嘌呤含量。在痛风静止期应设法减轻肥胖病人的体重。正常皮肤区域的巨大痛风石可以手术切除。其他的痛风石均应通过适当的降低血尿酸治疗缓慢地解决。为使肾结石崩解可考虑使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术。
回答者: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