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的问题

1 总结革兰氏染色的方法,步骤及临床意义2 说明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3 总结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病毒型,细菌型)4 破伤风的诊断根据哪些依据,如何防治5 细菌与病毒比较各有哪些特征问题补充:大家多多帮忙 谢谢合作了!!! 急用。。。。。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1. 革兰氏染色法不仅用来观察细菌的形态,而且它还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方法,它可将全部细菌区分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两大类。(这两种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不一样,所以要对症下药)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为:涂片→固定→结晶紫色染色→水洗→碘液媒染→水洗→酒精脱色→番红复染→水洗→干燥→观察。实验方法: 1、简单染色: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苏云金杆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液。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苏云金杆菌浓菌液挑2-3环涂在左边制成薄的涂面,将大肠杆菌的浓菌液取2-3环涂在右边制成薄涂面。亦可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面,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文火烘干。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搁架上,加复红染色1-2min。 (5)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染色液 (6)干燥:将洗过的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的形态。 2、革兰氏染色: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5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 在显微镜油镜头下观察,菌体显蓝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显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 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30min被破坏 160℃,2h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毒害效应,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 弱,甲醛液处理不能脱毒形成素 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类毒素 5.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形态方面 细菌的大小远比病毒大,通常细菌的大小以微米来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来衡量。 细菌的外部形态大多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并且也因此命名为球菌、杆菌以及螺旋菌。而病毒为多面体结构,为了能达到最佳稳定结构,以及最佳比表面积,病毒多位一十二面体。 2.结构方面 虽然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类是的拟核结构,但是细菌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即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更进一步的,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发展出的革兰氏染色机制,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病毒不具有以上所述的细胞结构,它由核衣壳包裹遗传物质所构成。 3.生存繁殖方面 细菌根据其生存方式可以分为自养性和异样性,即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比如一些蓝藻Cyanobacteria)或者是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质的化能(比如一些硫细菌)方式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另一部分细菌则和人一样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质供自身的生长繁殖,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来养活自己。病毒就没细菌那样能干了,它们只能依靠寄生于宿主(host)体内的形式而存活,当然这并不是说病毒完全不能脱离宿主,它们可以暂时脱离宿主,以休眠体的形式待在外界对于它们而言非常“恶劣”的环境中。 在繁殖时细菌主要采用二分裂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变两,两变四的方式。病毒则必须侵入到宿主体内,利用宿主的合成机制来合成它们自己所需的蛋白质等物质来构建自己的“身体”。 我不是学医的,3,4题不会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