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有哪些药物?

我今天看了一些治疗方法,可是我月刊越迷茫,有的人说胰岛素是最好的,可是我还看到说糖尿病又分两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说对胰岛素有依赖性的。那除了胰岛素外,还有那些个能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能?还有就是怎么样能够防止血糖高呢?
网友 6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1、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因此要它发挥作用,一定要有足够的胰岛β细胞。所以该药对1型和胰腺切除所致糖尿病无效。磺脲类药物同时还有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作用。 药 名 商品名 ①苯磺环已脲(格列苯脲Glyburide) 优降糖 ②甲磺吡脲(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来克胰 ③甲磺二冰脲(格列博脲Glibornuride) 克糖利 ④吡磺环已脲(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利糖妥、 灭糖尿、优哒灵 ⑤喹磺环已脲(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糖肾平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1)由于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的,因此,长期服用容易造成那些好的、正常的胰岛β细胞因过度超负荷工作而形成新的功能衰竭,出现继发性失效,进而由2型向1型糖尿病转变。 (2)低血糖反应:是磺脲类药物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发生率约2%。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这类患者由于磺脲类药物在体内代谢与排泄缓慢,有可能在服药期间或停药后低血糖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或致死。 (3)消化系统反应:少数病例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皮肤过敏反应:偶有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丘疹、光敏性皮炎等,近年来有使用磺脲类口服药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报道,这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 (5)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视力模糊、共济失调、四肢震颤等。 2、双胍类: 健康生活网:该药物主要是一方面通过延缓葡萄糖(单糖)在肠道内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特别是加速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如果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影响乳酸排泄和利用;没有心、肺疾病导致机体慢性缺氧,增加乳酸产生,乳酸是不会在体内积聚,导致乳酸中毒的。 药名:(1)苯乙双胍(别名:降糖灵,DBI) (2)二甲双胍(别名:降糖片;商品名:迪化糖锭、美迪康、格华止、立克糖) 双胍类药物的副作用: (1)胃肠反应:如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腹泻; (2)乳酸性酸中毒:这也是有些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双胍类药物的原因。因此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心、肺疾患及缺氧患者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3)体重降低、消瘦:长期阻碍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可导致过度消瘦。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多糖和双糖到单糖的消化分解,葡萄糖苷酶是必不可少的。葡萄糖苷酶是位于人体消化道(回肠壁微绒毛)上皮细胞的一种消化酶。该药是通过对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抑制,使多糖和双糖到单糖的消化分解减慢,延缓了消化道对糖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升高。 药名:阿卡波糖,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商品名:拜唐苹(拜糖平)。 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多、腹泻等。 4、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剂类: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对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增强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肝糖原的生成,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药名:(1)吡格列酮(Actos)商品名:艾汀、安可妥 (2)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商品名:文迪雅 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水 留的症状,表现为踝关节或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肝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此药。 5、胰岛素类: 由动物内脏(猪、牛)提取的动物胰岛素或由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一般国产的浓度为40IU / ml,进口的浓度一般分为80IU / ml、100IU / ml二种;每瓶10ml包装。按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长效、预混等。 副作用及保存要求: (1)长期肌肉注射会使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增生甚至硬结; (2)过敏反应:个别患者注射部位会出现发红、发痒、肿胀等; (3)注射后必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否则会出现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是致命的; (4)过量注射或误注到小静脉血管内会出现低血糖; (5)低温4℃—10℃避光保存

回答

其他回答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必须要先明确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2)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3)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4)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治疗之一:心理治疗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其实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 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治疗之二:饮食治疗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二、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可以采用中药降糖,有个金芪降糖胶囊、辽宁先臻制药厂生产的,效果好像很好。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首先要分清楚是I型糖尿病还是、II型糖尿病 I型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 II型为胰岛素非依赖性,可以使用其他降糖药,如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也可以使用消渴丸等中西药结合制剂。糖尿病是慢性病,建议去正规医院诊治,遵医嘱服药!不要相信什么骗子研究所,号称快速治愈糖尿病,那些绝对是骗子,吃他们的药有百害而无一益!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要正规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糖尿病,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都回答好多了啊,我想啊,先查清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如果是1型,那就要打胰岛素,如果2型,先饮食控制控制,控制不了,就要吃药了,有二甲双胍之类.已经有糖尿病了,就不能吃所有带糖份甜的东西了,没得的,是不用防血糖高的.
回答者:网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