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氏肉瘤病毒(RSV)携带有一种癌基因V-src。V-src编码与细胞内Src酪氨酸激酶同源的蛋白质...

劳氏肉瘤病毒(RSV)携带有一种癌基因V-src。V-src编码与细胞内Src酪氨酸激酶同源的蛋白质。RSV感染后引起细胞转化,因为:它激活Src蛋白从而刺激细胞内信号途径引起细胞增殖。如分离到一个RSV的突变株。在此突变中,Src蛋白并不像正常的那样十四烷酰化,因其氨基末端发生改变。为了确定十四烷酰化对转化的重要性,用突变病毒和野生型病毒分别感染细胞,比较感染和未感染细胞的特点,如表14-3-18所示。用突变病毒感染的细胞几乎未显示任何经典的转化特征。 表14-3-18 未感染细胞与用野生型或突变型RSV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的转化特征 转化参数 未感染细胞 野生型感染细胞 突变型感染细胞 在软琼脂上的生长情况 — +++ — 表面纤连蛋白 +++ — +++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粗着斑 +++ — +++ 葡萄糖摄取量 + +++ + 饱和密度 2×106 1×107 3×106 对突变感染细胞的分析显示:这些细胞均含高水平的病毒Src,但在胞质中是游离的,而不是结合在膜上。然而,突变感染和野生型感染的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相同,且都比未感染细胞活性提高了100倍。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这两种病毒RSVSrc的浓度对应于其此处的空间。未豆蔻酰化的Src在半径为10μm的细胞内扩散。,酰化的Src局限于胞质膜下4nm的一层,其体积,因此细胞体积是这一4nm层的834倍。
尽管考虑到胞内的细胞核和细胞器腔中没有未豆蔻酰化的Src,在膜附近未豆蔻酰化的Src的浓度仍比已豆蔻酰化的Src低二个数量级。$如果Src酪氨酸蛋白激酶的靶是一种膜蛋白,膜附近的极低浓度的未豆蔻酰化的Src可以解释为什么缺乏转化了的表型。Src与其膜上受体X的平衡常数K=。因为靶的浓度维持恒定。。这样如果膜附近Src的浓度降低99%,Src与其膜上靶目标之间的复合物的浓度也会降低99%左右,如此大的降低可能就是没有转化表型的原因。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