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毛细管熔点测定法和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概念及原理(添加图1。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2,相随时间变化图 熔点的定义: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状态时的温度,称该化合 的熔点。 熔程:初熔至全熔的范围称熔程。纯物质的熔程不超过0.5-1.0℃。含有杂质的物质,其熔点较纯物质低,且熔程较长。 意义:测定熔点对鉴定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化合物的纯度有很大价值。 三、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 尿素:肉桂酸(1:1)、尿素、肉桂酸、b形管、带缺口塞的温度计、铁架台、熔点管、酒精灯、表面皿、长玻璃管、显微熔点仪 四、实验装置 熔点浴:液体石蜡做热浴 提勒管(b形管) a.水银球应位于b形管上下叉管口之间;b. 样品部分应位于水银球中部; c.b形管加入液体高度达叉管处即可; d. 在图示位置加热,以使受热均匀。 四、实验内容 1.用毛细管法测定尿素、肉桂酸及混合样的熔点:分别粗测一次、精测两次; 2.使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尿素、肉桂酸的熔点。 五、操作步骤 (一)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1)熔点管的制备:玻璃工操作:拉制直径为1mm、长7-8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2)样品的装入:样品要研细、样高2-3mm、药品装入要均匀,结实; (3)装配好仪器后,小火加热; (4)距熔点10-15℃时,控制升温速度为1-2℃/min; (5)记下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全消失时(全熔)的温度计读数,即该化合物的熔程。 (6)重复以上操作,分别测定。 (二)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演示讲解) 注意事项: 1. 所用样品必须干燥,研细,装实。 2. 应注意观察在初熔前是否有萎缩或软化,放出气体以及其它分解现象。例如某物质在112℃开始萎缩,在113℃时有液滴出现,在114℃时全部液化,应记录如下:熔点113-114℃,112℃萎缩。 3. 粗测熔点时加热速度稍快,了解样品大致熔点范围。 4. 精测时加热速度先快后慢,到距离熔点10-15℃时,控制加热速度1-2℃/min。 5. 测另一样品时,要待热浴温度降至其熔点以下30℃左右再测。 六、思考与讨论 1. 如何用熔点熔点测定的方法来确定A和B是否是同一物质? 2. 测熔点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1) 熔点管不洁净。 (2) 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 (3) 熔点管壁太厚。 (4) 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5) 加热太快。 (6) 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