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化碘为什么是固体

网友 2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形成的分支结构决定的,再就是分子的质量分数较大,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大,还有就是分子的熔点高啊

回答

其他回答
因为溴和氯化碘都是深红综色液体,化学性质也极为相似. 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曾将溴认为是氯化碘。 1826 年,李比希从法国的《物理和化学年报》上,读到了法国青年化学家波拉德的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吃了一惊!波拉德在论文中说,两年前,他才17 岁,是法国一个药学专科学校的学生。当时,他在他的故乡——蒙培利埃研究盐湖水,从湖水中提取食盐之后,往剩余的母液中通进氯气,得到红棕色的液体。他知道,那红棕色的东西大概是“氯化碘”(请注意,李比希看到“氯化碘”这几个字时,几乎要跳起来了)。光是“大概”不行。波拉德决定证实一下是不是“氯化碘”。照理,氯化碘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化,加热一下就会分解。可是,那红棕色的东西不会分解,而且有一股刺鼻的臭味。波拉德还研究了海藻。他发现,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里通进氯气,这时,除了得到紫黑色的固体——碘的晶体以外,也得到了红棕色的液体。波拉德经过仔细研究,断定那红棕色的液体是一种未发现的化学元素。波拉德把它命名为“”,按照希腊文的原意,就是“盐水”的意思。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法国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称为“溴”。按照希腊文的原意,就是“臭”的意思。李比希看完论文,直跺脚,后悔莫及!为什么呢?几年前,曾有一位商人,拿着一瓶从海藻灰中提取的红棕色的液体,请他鉴定。他没有深入研究,却告诉商人那是“氯化碘”,贴上了标签。就这样,由于他的粗心,想当然,坐失良机,错过了发现新元素的机会。李比希非常惋惜。他发表文章说道:“不是波拉德发现了溴,而是溴发现了波拉德!”波拉德由于发现溴,他的名字载入了化学史册。李比希勇于改错。他把那张贴在样品瓶上的“氯化碘”标签,小心地取了下来,挂在床头,作为教训。他还常常把它拿给朋友们看,希望朋友们也能从中吸取教训。后业,李比希在自传中谈到这件事时,曾这样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回答者:网友
官方回答
回答者:小九六 官网
小九六为您提供优质国内供应商34家,一氯化碘厂家
我来回答

化工词典

一氯化碘结构式图片|*******-0结构式图片
一氯化碘
Iodine monochloride
*******-0
ClI
162.35747146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