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答:逆流时温差大,传热效果好,传热效率高。这是实验所能证明的,下面为试验步骤: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试验步骤1.加热釜水;2.约加热十分钟后,启动鼓风机;3.打开旁路阀,使空气,水蒸汽通过,开始实验;4.调节阀门,记录压强差的最大值、最小值。5.调节阀门,并记录孔板压差△P、空气入口温度t1 、空气出口温度t2、壁面温度tW6.按上述步骤分别做出光滑管和粗糙管的数据;7.关闭加热器,切断电源。试验原理1.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即 α?=Q?/(△tmi*Si) (6—14)式中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 Q?——管内传热速率,W; Si——管内换热面积,m2; △tmi——管内流体空气与管内壁面的平均温差,℃; 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 △tmi= tw—[(tm1+ tm2)/2] (6—15)式中 tm1, tm2——冷流体空气的入口、出口温度,℃; tw——壁面平均温度,℃;因为传热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而管壁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w来表示。管内换热面积 Si=π·d ?·L ? (6—16)式中 d ?——传热管内径,m; L ?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由热量恒算式 Q?=W ?c pi(ti2— ti1) (6—17)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 W ?=(V ?ρ?)/3600 (6—18)式中 V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h; c pi——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 ρ?——冷流体的密度,kg/ m3。 c pi和ρ?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tm=(tm1+ tm2)/2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处于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ui=AReimPrin (6—19)其中 Nui=α? d ?/λ?, Rei=uidiρ?/μ?, Pri=c piμ?//λ?物性数据λ?、c pi、ρ?、μ?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经过计算可知,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朗特准数Pri变化不大,可以认为是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 Nui=AReimPri0.4 (6—20)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与Nui,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A和m的值。 3.强化比的确定强化传热能减小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本实验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矩H与管内径d的比值为技术参数。实验研究总结形式为Nu=BRem的经验公式。单纯研究强化效果,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它的形式是Nu/Nu0,其中Nu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Nu0是普通管的努塞尔准数,显然,强化比Nu/Nu0>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4.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0的确定实验中若忽略换热器的热损失,在稳态传热过程中,空气生温获得的热量与对流传递的热量及换热器的总传热量均相等,则 Q?=W ?c pi(ti2— ti1)=K0S0△tm (6—21)即以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为 K0= Q?/(S0△tm) (6—22)式中传热量Q已由式(6—17)得到,换热面积以管外径为基准S0=π·d 0·L ?,传热间壁两侧对数平均温度差 △tm=[(T s—ti1)—(T s—ti2)]/ln[(T s—ti1)/(T s—ti2)] (6—23)式中 T s——蒸气温度,℃。在同一流量下分别求取简单套管换热器、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0,并比较两种套管换热器K0值的大小。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