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温度为:18-26度,湿度:4来自5%-65%。《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该标准作为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对检测环境提出了一些要求,内容如下:
1、实验室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而言,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影响造财超苏未液兰存必写的操作有无菌检测360问答,如果在洁净室内进行此始杀,那么洁净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污染,洁净室设钢派志计是否合理,如远离污染区、洁净室与外界环境是否有二级缓冲间隔离、试验人员进入洁净室是否更换洁净服,佩戴口罩,手套等等。
2、实验室区域应与办公区域明显分开;实验室办公室与试验区不得在同一区域,即办公室不得设置在实验室内部,这是实验室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要求。
3、实验室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布局宜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功能区,如:准备室、洁净室、生化室(BSL-2实验室配置生物安全柜)、培养室、洗消室等,且房间的布局因用单向工作流程,都属声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分布兼具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一个设计优秀的微生物实验室,是微生物检测准确性的有力保障。
4、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朝皇及照度、噪音等应符合工作要求;该标准未准确提出相关的技术参数,以下是个人总结的一些技术文件对微生物实验室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的技术要求,可段树参考作为实验室设计、日常环境监控时劳格入矛的判定值。
扩展资料
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时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配备抽风机。接种、分离及鉴定细菌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对结核杆菌等传染性极强的微生物学检验时必须在10菜规美活段克手毫副杨0%外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接触多种有害微生物,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实验室应至少划分成3个区:
一、清洁区
包括:办公室、晶究展消微凯复休息室、培养基配制室与试剂储藏室。此区域禁止带人细菌检验标本。
二、操作区
(1) 整洁:微生物操作区是各种病原菌相对集中的地方,为了减少粉尘流动,防止交叉污染,操作区应与外界分开。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应换鞋,送标本人员不在感示定扬抓露进入操作区,操作区地面用专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理控许每天早上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3波试清0min,或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线照射60min,对整个操作区进行消毒;下午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清洁。
(2) 光线:细菌节指洋培养的细小菌落及血清试验凝集颗粒的观察,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线。操作区除设置常规照明灯外,还必须安装操作台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判断。
(3) 通风:米屋由于各种病原菌集中,空气污浊,实验室要求保持排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4) 温度和湿度:由于无菌操作的要求,实验过程中经常使用酒精灯,因此,微生物实验室不能安装吊扇。为了达到实验所需的适宜温度,尤其:满足某些仪器对温度湿度的继爱又要求,实验室应安装空调。
(5) 电源:要求提供稳压、恒频的电源;根据仪器设备要求,必要时求乐坐划增沿差背配备不间断电源。
(6) 水源:操作区内须设置水源。用于标本处理(如,细菌染色) 的水蛋刘决急造轮福良槽与工作人员洗手用的水槽不能混用。
(7) 污染物处理:操作区须备有消毒缸,以处理沾有活菌周的玻片等污染物品。检验剩余的标本及使用过的带菌平板、试管均须集中地点安全放置,经消毒灭菌处理后再洗涤或丢弃。
二、无菌区
(1) 无菌室应完全封闭,进出无菌室至少要经两道门,中间隔有缓冲间,无菌室与外间设置一个可开闭的窗口,用于传递器具。
(2) 无菌室必须保持整洁。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换专用鞋、专用衣。无菌室使用前须用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结束后清洁台面,再用紫外线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彻底消毒。
(3) 无菌室仅用于培养基分装等无菌操作,不能进行有菌标本的操作。操作人员操作时应严格关门并戴好专用的口罩与帽子。
(4)无菌室内应有空气过滤装置,并安装空调。
参考资料来源:福州高新区政府—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生物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