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糖受体的甘露糖受体的组织分布及其调节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甘露糖受体的组织分布 MR最初在大鼠肝枯否氏细胞中发现,事实上其广泛分布于脾红髓、淋巴结副皮质及胸腺皮质等特定组织的巨噬细胞。MR在肺泡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均有丰富的表达,但在单核细胞上无表达。在某些内皮细胞亚群、气管平滑肌细胞、视网膜上皮细胞 、肾血管系膜细胞、Kaposi肉瘤细胞、精子顶体细胞和脑小胶质细胞等也发现有MR的表达。在母胎界面的蜕膜巨噬细胞上有丰富的MR,其与内吞分泌期黏液素有关 。Linehan的研究表明,在皮肤,肝,心肌,骨胳肌,舌肌的抗原递呈细胞(APC)上都有MR的表达,且共焦显微镜显示,MR阳性细胞共表达MHCII类分子,提示MR在这些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原捕获。
甘露糖受体的调节 MR的表达受到细胞因子等因素的复杂调节。IL-4,IL-13和IL-10可上调腹膜炎募集的巨噬细胞上MR的表达。前列腺素E(PGE)、地塞米松、1,25-二羟维生素D3也能上调MR的水平。表面活性蛋白D和表面活性蛋白A能提高MR在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表面的表达,此种提高与蛋白的合成无关,可能是胞内MR转移到细胞表面增多。肺表面活性蛋白A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激酶?3/钙信号转导途径上调MR的表达。IFN-γ是前炎症因子,能激活炎症部位的巨噬细胞,IFN-γ下调MR的同时上调FcγR1的表达,提高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随后抗微生物的产物NO的产生也增加,并介导对病原体的杀灭。由于NO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也会损伤炎症周围的组织,因此在最初的杀灭完成后减轻炎症反应非常重要。但感染和炎症后MR的胞吞和吞噬特征是如何被调节目前尚不清楚。另一方面,MR本身的糖基化,终端的唾液酸化,通过影响受体的自联作用,也影响到它的CR区和CTLDs区的结合特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