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酶学

血清酶学在肝胆疾病检查的意义?最有效最特异的检查是那个酶?价格如何?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船快历业向器官,含有丰富的代谢酶。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常可出现血清酶活性的改变。因此,临床采保学上将血清酶学检测列为重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根据不同酶类的临床意义的不同而将血清酶类主要分为三类: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类:如ALT、AST、ADA;2.反映胆汁郁积的酶类:如GGT、ALP、LAP;3.反映肝纤维化的酶类:如MAO。
一、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



(一)ALT 和AST: 肝细胞富含ALT 和AST,肝脏ALT和AST的活性分别是血清活性的28未拿50倍和7100倍。在肝内ALT主要存在于细还越生初得黄肉器全搞沙胞浆水溶性部分,而AST在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和线粒体亮杨降中均有分布。

1. ALT 和AST的临床意义

(1)肝细胞损害的灵敏指标:在肝细胞变性、坏死时,细胞内酶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清内酶活性升高。由于整个肝脏内转氨酶活性比血清高数千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清酶活性升高1倍。因此,转氨酶能很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在黄疸出现360问答之前就有转氨酶的升高。在急性肝炎转氨酶往往与肝细胞损害的程度相关,转氨酶活性变化常与临床表现一致。随访转氨酶的改变有助于估计急性肝损害病情的好转与复发。

(2)AST/ALT比值:由于AST和ALT 在肝细胞内的分布不完全相同,当不同程度肝细胞损伤时,AST/ALT比值也就有差异。在肝细胞损伤程度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仅有细胞浆中的转氨酶释放进入血液,此时ALT活性升高幅度大于AST,而在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也受破坏,线粒体中的AST也释放入血,使得AST升高幅度超过A龙正到感LT。正常人AST/ALT比王婷衡单按值大于1,平均为1.15。急性肝炎早期或轻型肝炎,由于ALT升高较A华延ST明显,AST/ALT比值下降至1以下。酒精性肝病和肝癌患者则相反怎色永群护它,ALT 升高幅度常审收艺证不如AST,AST/ALT比值显著升高,有时达3以上。

2. 正确评价转氨酶的临床价值:

(1)转氨酶对肝病的诊断特异性:由于心肌和骨骼肌中AST的相对活性都很高,当心肌或骨骼肌损伤时(如心肌梗塞、进行性肌萎缩、多发性肌炎)亦常会导致AST明显升高,而ALT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因此,转氨酶升高尤其是AST单项升高并不都表示一定是肝细胞损伤。

(2)转氨酶升高幅度并不都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严重肝细胞损伤、坏死时,由于肝细胞产生转氨酶能力大大降低,导致血清转氨酶面汽触统尔四升杀置活性不升高反而降低,此时往往伴有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简医该神即所谓“酶胆分离”现象,常提示预后不良。

(3)转氨酶不能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慢性肝病晚期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而转氨酶往往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
1. (二)乳酸脱氢酶(LDH):

LDH是由生物活性和分子量相同但结构和等电点不同的五种同工酶组成,每种同工酶是由亚基H或M单独组成或二者搭配组成的四聚体,可用电泳使这五种同工酶分开。

临床意义:

(1) 总活性:正常情况下LDH在新生儿最高,约为成人的两倍,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到14岁趋于恒定。在组织缺氧情况下,由于细胞通透性增加,导致酶从细胞内释放入血,血清LDH明显上升。LDH在心、肝、肾、骨骼肌、白细胞和红细胞中较为丰富,肝细胞和心肌细胞损伤是引起血清LDH活性升高的最常见原因。此外,肌肉损伤衡是侵独工许留情沉金、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儿任听田质血、恶性肿瘤、白血病等也可导致LDH活性升高。

(2) 同工酶:血清LDH同工酶正常值各家报道有一定差别,但其规律是LDH2> LDH1>LDH3>LDH4>LDH5。心肌梗塞时LDH1升高,且LDH2/LDH1<1;肝炎和肝癌时LDH5增加,超过LDH4;而阻塞性黄疸时LDH4和LDH5都增加,但LDH4增加显著大面积烧伤时LDH5增加。
(三)腺苷脱氨酶(ADA):

AD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在肝细胞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都可导致ADA逸出细胞外,致使血清ADA活性增高。

ADA升高的临床意义:

1.急性肝炎:80%以上的患者血清ADA升高,ADA与ALT不平行,在重症肝炎发生胆酶分离时,尽管ALT不高,而ADA常显著升高。

2.判断肝脏残存病变:急性肝炎恢复期ADA可先于也可后于ALT恢复正常。急性肝炎ADA常在2~4个月内完全恢复。如持续不降常提示隐匿性慢性肝炎的初次发作。

3.提示肝纤维化程度:在慢性肝病ADA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

4.对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常升高明显,而阻塞性黄疸一般升高不明显。

5.其他疾病:

(1)伤寒:第一周即升高,第三周明显下降,病情复发可再次升高;

(2)结核性浆膜腔积液:ADA活性明显升高对结核性浆膜腔积液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3)白血病: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升高最为明显。
二、反映胆汁淤积的酶



这类酶多与肝细胞膜、胆管上皮细胞膜结合在一起,同属膜结合酶(membrane-bound enzyme)。在胆汁郁积时,通过胆汁中胆盐的“去垢”作用,将细胞膜上的酶洗脱下来,而导致血清酶活性增高。除此以外,酶合成增多也与其活性升高有关。

(一)碱性磷酸酶(ALP)

1.分布:主要分布于肝、骨、胎盘和小肠。

2.ALP升高的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ALP升高的常见疾病包括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

(a)肝胆疾病:任何原因引起的胆汁郁积均会导致ALP升高,此外肝癌、肝内炎症也常出现ALP升高。肝胆疾病ALP升高常常伴有GGT、LAP等酶学指标的同步升高。

(b)骨骼疾病:如骨肉瘤、癌肿骨转移、佝偻病、骨折恢复期、骨软化症等。

(2)生理性升高:见于妊娠和儿童发育生长期。胎盘可产生ALP,妊娠三个月胎盘即开始产生ALP,9个月达高峰,可达正常人数倍,产后迅速下降,分娩后20天恢复到正常水平。儿童ALP活性水平比成人高,可达正常成人上限的2~3倍。

(3)评价ALP升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a)是否GGT同步升高:如GGT不高,ALP升高的来源往往不是肝胆疾病而是其他原因,如骨骼疾病、妊娠、儿童生长期等。

(b)GGT同步升高而胆红素不升高:注意有无肝脏占位性病变,如肝癌、肝结核、肝肉芽肿等。

(c)ALP对肝胆疾病的敏感性不及GGT:肝胆疾病时ALP升高的阳性率和幅度常明显低于GGT,因此当出现ALP明显升高而GGT轻度升高的情况,应排除肝胆疾病以外的因素及化验误差。
(二)g-谷氨酰转移酶(GGT,g-GT )

1.血清GGT来源:主要来自肝脏,少量由肾、胰和小肠而来。

2.GGT升高的临床意义:

(1)肝胆疾病的灵敏指标:任何肝细胞损伤、胆汁郁积或肝脏浸润性病变均可致使血清GGT升高,如GGT正常多能排除以上疾病。

(2)鉴别ALP升高是否为肝胆源性:妊娠和儿童GGT不比正常成人高,如ALP升高而GGT正常,表明ALP非肝胆疾病所致。

(3)判断肝脏残存病变:急性肝炎恢复期GGT可为最后一项恢复正常的指标。
一般体检常做ALT和AST两种,价格各5元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