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症状最大的特点就是:正面发黄,背面长黑毛,严重时黄全株叶片枯死。
黄瓜霜霉病正面
黄瓜霜霉病背面
黄瓜苗期霜霉病
叶片生理年龄不同部位的叶片抗性有明显差异:
顶端数片嫩叶发病轻或不发病,距地面较近的老叶发病也轻,以成熟的中、下层叶片发病较重。
嫩叶可能是气孔尚未形成或气孔较少而发病轻,成熟叶上可能是由于叶内可溶性氮与糖的含量急剧下降而发病重。
二、黄瓜霜霉病发病因素:
黄瓜霜霉病发病因素需要黄瓜种植户重点了解,熟记于心,它是预防霜霉病的根本。
1.温度
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
2.湿度
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3.碳氮比
瓜多坠秧,叶片碳氮比失调,叶片含糖量下降,上部叶片发黄,含水多,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霜霉病。
三、黄瓜霜霉病发病规律:
霜霉病菌周年在各种寄主间辗转危害,秋季陆地发病植株提供菌源,侵染棚室瓜类作物,春季棚室菌源侵染陆地瓜类作物。在当地没有冬季发病寄主的得房,春夏季发病的菌源是随着气流来自外地的孢子囊。
最初发病的中心植株,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随着气流、雨滴飞溅或者农事操作传播,侵染附近植株,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侵染。
霜霉病病菌的寄生能力强,孢子囊萌发后可以直接侵入进黄瓜的叶片组织内,或借助气孔侵入,在细胞间隙蔓延,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四、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种子处理。用50℃温水恒温浸种20分钟,捞出后冷浸3~4小时,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按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种后催芽播种。
②培育壮苗。适当推迟育苗时间,避开病菌传播高峰期,减少苗期感染;苗期喷施1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止病原侵染。
苗床上清除病苗、病叶,进行药剂保护,使幼苗不带菌。
③进行轮作,避免重茬,加重病害发生。
④保护地种植的,要加强通风,种植密度不要太大,以免造成通风不良。晚棚黄瓜建议行距65厘米,株距43厘米。
⑤定植缓苗后,利用前期高温、低湿的有利时机,培育健壮幼株,推迟发病时间;
⑤合理浇水。实施全膜覆盖栽培,采用滴灌、膜下软管滴灌或膜下沟灌技术,浇水时间建议安排在晴天上午进行。
⑥行间铺草或铺膜,可保温、降温、增加二氧化碳,提高黄瓜的抗病力;
⑦从定植到根瓜采收一般不灌水,盛瓜期需灌大水时,选择晴天早晨,灌后关闭棚室,使棚温上升至30摄氏度,维持1小时后再通风排湿。
⑧科学追肥。
植株生长期间对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吸收比例约2∶1,黄瓜采收后隔10天每667平方米随水追施20kg尿素,同时追施腐熟有机肥,以保证各种营养元素的充分供应,增强植株抗病性。
在发病期之前,于清晨用糖氮液(白糖和尿素各0.5公斤加清水75公斤)喷洒叶子背面,每5天喷一次,连喷4次,可有效地防止霜霉病的发生。另外,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尿素溶液,再加0.2%的硼砂溶液进行根外追肥,也可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