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醇类 类固醇 有什么区别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类固醇是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一大类环戊稠全氢化菲衍生物的总称。又称类甾醇、甾族化合物。类固醇包括固醇(如胆固醇、羊毛固醇、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胆汁酸和胆汁醇,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昆虫的蜕皮激素,强心苷和皂角苷配基以及蟾蜍毒等。此外还有人工合成的类固醇药物如抗炎剂(氢化泼x松、地塞米松),促进蛋白质合成的类固醇药物和口服避孕药等。类固醇化合物不含结合的脂肪酸,是非皂化性脂质;这类化合物属于类异戊二烯物质,是由三萜环化再经分子内部重组和化学修饰而生成的。
固醇类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又称类固醇,属脂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生物界。动物中主要有胆固醇、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其中又以胆固醇最为重要,它是后二类化合物的前身物。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羟基,为极性头(亲水);分子的另一端有烃链和环戊烷多氢菲环状结构,为非极性尾(疏水),故与磷脂同属极性脂类。胆固醇及与长链脂肪酸生成的胆固醇酯是动物血浆蛋白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则含有其他固醇如豆固醇,后者与胆固醇结构的不同在于C22-C23之间有一双键,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胆汁酸。胆汁酸是肝脏产生的一种类固醇酸,能降低表面张力,促使脂肪乳化,以帮助肠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酸有好几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胆酸,在肝中其侧链通过肽键与甘氨酸或牛磺酸(H2NCH2CH2SO3H)结合,分别生成甘氨胆酸或牛磺胆酸。人类皮肤下面的7-去氢胆固醇也是由胆固醇转变的。这种化合物,经紫外光照射后可转变成维生素D3,所以只要多晒太阳,可以不必摄入维生素D。动物可从乙酰辅酶A合成胆固醇,也可从动物性食物中摄入胆固醇作为生物合成的补充,但食入的胆固醇不能被人类、杂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很好地吸收。正常人血浆胆固醇总量为每100毫升150~250毫克,如长期增高,可能诱发胆结石,也是动脉硬化症的致病因素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