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需要八个步骤是哪八个?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1、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2、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 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 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建议使用电子天平。

3、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

4、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

6、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 cm~2 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

7、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

8、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注意事项:

1、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2、 转移溶液时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

3、如果加水定容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吸走,而应重新配制。

4、用胶头滴管定容时,眼睛应平视液面。

5、摇匀后若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的情况,不能再加水。

扩展资料

1、物质的量浓度公式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3、溶质的量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的,不能用物质的质量来表示。

例如:配制1mol/L的氯化钠溶液时,氯化钠的式量为23+35.5=58.5,故称取58.5g氯化钠,加水溶解,定容至1000ml即可获得1mol/L的氯化钠溶液。

4、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分子等其他特定组合,如 c(NaCl)。

非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浓度即为溶质分子的浓度。如 1mol/L乙醇溶液中,乙醇分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等强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以阴离子和阳离子形式存在,各种微粒的浓度要根据溶液的浓度和溶质的电离方程式来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质的量浓度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