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雅式瓦螨属寄螨目(parasitiforms)、瓦螨科(Varroadae),瓦螨属(Varroa),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螨之一。雅氏瓦螨的个体发育分为五个虫态:即卵、幼虫、前期若虫、后期若虫和成螨,卵期为1天,前期若虫4天,后期若虫3天,然后发育为成虫。其形态特征如下:
卵乳白色,卵圆形,长0.60mm,宽0.43mm米,卵膜薄而透明。卵产出时即可见4对肢芽,形似紧握的拳头。少数卵无肢芽,其外为三层长0.47-0.65mm、宽0.36-0.56mm的卵膜,无孵化能力。
幼虫在卵内发育,卵产出时已具雏形,6只足,约经1-1.5日破卵形成若虫。
前期若虫(第一若虫):圆形,乳白色,体表生有稀疏的刚毛,具4对粗壮的足。以后随时间的推移,虫体变成卵圆形。前期雌性若虫螯肢动趾末端尖锐,具有两个齿的穿刺性结构,已能刺吸蜂蛹的血淋巴。经1.5-2.5日蜕皮成后期若虫。
后期若虫(第二若虫):雌性呈心脏形,体长0.87mm,宽1.00mm,足末端有肉突。到后期随横向生长加速,虫体变成横椭圆形,体背出现褐色斑纹,体长增至1.10mm,宽1.40mm,腹面骨板形成,但未完成几丁质化。约经3-3.5天蜕皮,变为成虫。
成虫:雌性与雄性形态不同。雌螨呈横椭圆形,宽大于长。体长1.1-1.2mm,宽1.73-1.8mm,棕褐色。背部明显隆起,腹面平,略外凸,侧缘背腹交界处无明显界线。板上密布刚毛,。胸板略呈新月形,螨颚体着生于身体腹面的前端,颚体具须肢一对,位于颚体前端两侧,呈长棒状。
雄螨躯体卵圆形,长0.8-0.9mm,宽0.7-0.8mm,有背板一块,覆盖体背全部及腹面边缘。刚毛排列无次序。在体背两侧最宽处有10-14对短棘状刚毛。腹板由数块骨片组成,各板除肛板明显外,其余各板几丁质化弱,界限不清。雄性生殖孔位于第2对足基节之间胸殖板前缘。肛板盾形,肛孔位于肛板后半部。
根据蜂螨繁殖于封盖房,寄生于蜂体的特点,利用各种断子时期,进行治疗。一般是抓住越冬阶段内没有子脾,蜂螨寄生在成蜂体的有利时机治蜂螨。主要是在气温稍高的越冬初期、越冬末期和复壮阶段初期进行。越冬初期可治4~5次,越冬末期和复壮阶段初期再治1~3次,经两期治蜂螨,一般到第2年的8月份以前,本病就不会太严重。
治疗蜂螨的药物较多,常交替使用,以防蜂螨产生抗药性,草酸是用来防治瓦螨的最普通的天然杀螨剂,农药有拟除虫菊酯类的氟胺氰菊酯,其他的你还是到农药市场上问问吧,我懂得不多。
对了, 你的蜜蜂是很普通的中华蜜蜂,特点是腹部黑带较宽,黄带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