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切缝线不吸收带来的后遗症
起因:5月2日生宝宝侧切伤口缝合(里外均为黑线),第5天拆外层线4针,1个星期后伤口疼痛上医院检查,医生说线没拆净,从里侧拔出1根线头,又过了10多天伤口还是疼痛又上别的医院,医... 起因: 5月2日生宝宝侧切伤口缝合(里外均为黑线),第5天拆外层线4针,1个星期后伤口疼痛上医院检查,医生说线没拆净,从里侧拔出1根线头,又过了10多天伤口还是疼痛又上别的医院,医生又说线没拆净,又从里侧拔出2根线头,现在都2个半月了,前几天伤口又疼上医院又拔出1根线头,现在怀疑是对缝线不吸收!因在老家修养,咨询的都是乡村医生,可能医术有限吧,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请专家给予一些建议,谢谢!!! 症状: 伤口从外侧看无红肿,有一道轻微的隆起,按压时有轻微的疼痛感,伤口末端(阴道口)有个绿豆大的突起看似像个小胞,偶尔护垫上可见少许淡黄的脓液,体温正常。阴道有点炎症。 请教问题1:那些不吸收的黑线可以自己排出体外吗?有方法可以加速排线吗?大约多长时间能排完?请教问题2:哺乳期能用什么消炎药治疗阴道炎?只用洁尔阴擦洗能治愈吗?请教问题3:偶尔有的跳痛感和流脓是因为线头要排出的原因吗? 因产假马上到期,现在的状况上班也不方便,所以希望专家朋友能给些好的建议和方法,万分感激!!!!!! 展开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如果是外面的线都是要折的,内里的线是完全可以吸收的。如果还有流脓还是赶快到医院检查。不然会引起一些妇科病。一定要检查清楚。因为现在只是看到你写的,没有亲自检查。所以只能让你对照以下的对照自己看是不是可以帮助你。 勤换卫生垫,避免湿透,让伤口浸泡在湿透的卫生垫上将会很难愈合。 每天要用温水勤冲洗会阴部,尤其每次便后更要用新洁尔灭消毒棉擦试冲洗外阴,切忌由后向前擦,应该由前向后。 跟进2 防止会阴切口拆线后列裂开 产后早些下床活动,多吃新鲜疏菜水果,多喝鱼汤、猪蹄汤等汤饮,不吃辛辣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 当发生便秘南解时,不要屏气用力,可用开塞露帮助通便。 拆线后的几天内,避免做下蹲用力动作,如在解便时,宜先收敛会阴和臀部后再坐在马桶上,屏气用力常常是会阴伤口裂开的原因。 坐位时身体重心偏向右侧以防伤口受压、切口表皮错开。 避免摔倒或大腿过度外展,这样都会使伤口再度裂开。 不宜在伤口拆线后当日出院,因伤口裂开多发生在深口拆线当天。如果回家后裂开会带来很大不便。 跟进3 避免伤口发生血肿 术后最初几日内妈妈应采取右侧卧位,这样可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伤口外,不致发生血肿,也可防止恶露中的子宫内膜碎片流入伤口内而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注意刀口情况,如果在术后1—2小时内伤口出现疼痛,并且越来越厉害,应马上与医生联系,很可能是缝合前止血不够而形成血肿。 有血肿时可用50%硫酸镁溶液冷敷。 跟进4 避免会阴切口发生感染 当伤口出现肿胀、不疼痛、硬结时,遵循医嘱服用抗生素,局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浸泡伤口,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 用清热、解毒、散结的中药(请中医师开药)煎液清洗伤口也有很好的效果。 可在家中用台灯进行局部理疗,但须注意不要烫伤。 跟进5 小心护理有水肿的伤口 有些妈妈会因第二产程较长而伤口水肿,在拆线前缝合线勒得很紧,可用95%的究竟纱布或者50%的硫酸镁溶液热敷,湿敷,每天做2次。 卧位时抬高些臀部,以利回流而减轻水肿。 跟进6 注意饮食得当 术后一周内最好进无渣饮食,即含纤维质少的食物,如牛奶等,以防形成硬便而不利会阴切口愈合。
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众而对乳婴产生作用;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稚身嫩的乳婴来说,其祸害甚大。以下药物是哺乳妇女应忌用或慎用的。
1、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这些药能使母亲退乳。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轻易服用。
2、青霉素族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氨基苄青霉素等各种青霉素。这类药很少进入乳汁,但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乳儿过敏反应,应予以注意。
3、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磺胺密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丙磺舒、双嘧啶片、制菌磺、甲氧苄氨嘧啶、琥珀磺胺噻唑等。这类药物属弱酸性,不易进入乳汁,对乳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鉴于乳儿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脏解毒功能差,即使少量药物被吸收到婴儿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导致血浆内游离胆红素增多,可使某些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乳幼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所以,在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更应该限制。
4、 异烟肼(雷米封)。对乳儿尚无肯定的不良作用,但由于抗结核需长期使用,为避免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好改用其它药物或停止哺乳。
5、 灭滴灵。为广谱抗菌药,对乳儿的损害尚未肯定,应慎用。
6、氯霉素。乳儿,特别是新生儿,肝脏解毒功能沿未健全,若通过乳汗吸入氯霉素,容易发生乳儿中毒,抑制骨髓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致命的灰婴综合症,应禁用。
7、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这两种药都是脂溶性药,易进入乳汁。特别四环素可使乳儿牙齿受损、珐琅质发育不全,引起永久性的牙齿发黄,并使乳幼儿出现黄疸,所以也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