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其他地区对比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一)上泥盆统

1.与新疆地家此次放须丝振振顾区对比

新疆北部准噶尔地区上泥盆统集中见于东、西准噶尔。上泥盆统分别称360问答克安库都克组、朱鲁木特组和洪古勒愣组。普遍为火山碎屑岩和陆源碎屑岩,含特征的斜方薄皮木和腕足类Cyrtospirifer来夫书钟—Tenticospirifer组合,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特别是弗拉斯阶和法门阶之间存在不整合接触关系,这一点与柴达木盆地牦愿子老化提硫牛山组和阿木x克组之间的接触关系十分相似。说明“FF”事件在中达盐据始行施识国北方普遍存在。

新疆南部含斜方薄皮木的层位为奇自拉夫组,岩性为紫、灰绿色砂砾持代岩、砂岩,局部含煤,沉积环境与阿木x克组相城蛋凯假溶句均帝似。

图3-6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上泥盆统柱状剖面对比


图3-7 柴达木盆座读宽父丝精脚严地及其周边地区下石炭统柱状剖面对比图(一)

图3-8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阶别抗滑换自地区下石炭统柱状剖面对比图(二散似是抗转界)


图3-9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上石炭统柱状剖面对比图

此外,在内蒙古中部晚泥盆世晚期的色日整喜巴彦敖包组及其相当层位都有Leptophloeum rhombicum产出(内蒙古地质局,1991)密父环脸材言波治

大量事实说明,3个盆地之间在晚泥盆世—石炭纪时期,关系十分密切。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柴达木盆地包括牦牛山群、沙流水群、前黑山组、阿木x克组、穿山沟组、大冰沟组、五龙沟组;塔里木盆地包括奇自拉夫组、东河振跳耐必社脚呼重财塘组、克孜尔塔格组、哈孜尔布拉克组、巴楚组、甘草湖组、努古斯土布拉克掌真叶希充州路多群下亚群等;准噶尔盆地包括塔木岗组、和布克河组、黑山头组、克安库都克组、东古鲁巴斯套组、安集海河组

根据岩性、地层上、仅队势引顾鸡广环下接触关系、古生位跟草个物化石组合、沉积古地理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3个盆地的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沉积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点:

1)沉积环境均为陆相—海陆交互相—滨浅海相—海相沉积序列,属于大致相同的沉积古地理环境。

2)岩性组合特征基本相同,下部牦牛山组、沙流水组、阿木x孩握规冲率三研英离贵列克组下部、克孜尔塔格组、奇自拉夫组、塔木岗组等层位均为陆相杂色粗碎屑岩(砾岩、听盟易砂砾岩、砂岩);上部穿山沟组、前黑山组、大冰沟组、五龙沟组,巴楚组、甘草湖组,和布克河组、黑山头组、东古鲁巴斯套组、安集海河组等层位为海陆交互相—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灰黑、灰白、夹杂色砂岩、粉砂岩、灰岩、白云岩,局部地区含煤、石膏,菱铁矿等。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北天山及准噶尔地区发育有火山岩大多数为裂谷式火山岩);

3)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下部层位普遍含植物、孢粉,及腕足类等,其中植物Leptophloeum rhombicum,Sublepidodendron,Lepidodendroposis,Archaeocalamites等分别见于牦牛山组、阿木x克组下部、沙流水组、哈尔扎组、奇自拉夫组、克安库都克组、塔木岗组、滴水泉组;腕足类Cyrtospirifer,Tenticospirifer等见于黑山沟组、陡石山组、汹钦组、益哇组;哈孜尔布拉克组、克里塔克组、东古鲁巴斯套组;孢粉化石分布较为局限,近年来在柴达木和塔里木盆地陆续有报道,其中Calamospora,Cyclogranisporites,Apiculiretusispora等属主要见于阿木x克组,这些属群,也在塔里木盆地早石炭世沉积中被发现,朱怀诚(1996、1998、1999)相继建立的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孢粉组合带中,均有上述三个属的分子。他们分别产自东河塘组、巴楚组(草1井、阿满1井、塔中1、10、401井,轮南3、16、23、50、56井,及满西1井),在东准噶尔塔木岗组见于Cymbosporites—Cristatisporites—Puntatisporites组合中。此外,还见有胴甲鱼类。

事实表明,自晚泥盆世开始,柴达木与塔里木、准噶尔盆地同处于大致相同的沉积环境。晚泥盆世晚期,地壳逐渐抬升,在陆地边缘到处形成一套滨岸—陆相粗碎屑岩沉积,生物群内容比较单调,沉积岩大多为紫红、灰紫、灰绿色,说明当时气候干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早石炭世开始重新开始缓慢下降,海水漫过陆地,海域范围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普遍沉积一套海陆交互相、滨海—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海相生物相当繁盛,腕足类、珊瑚、腹足类、头足类、牙形类、苔藓虫等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植物及孢粉相对减少,仅分布在靠近陆地边缘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区。

2.与中国南方对比

中国南方含斜方薄皮木的层位集中见于滇西景洪、思茅及澜沧江以西的少数地区及华南湘、鄂、粤、赣、苏、浙、皖等地。为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稳定型沉积环境。其主要特征是Leptophloeum rhombicum与Archaeopteris共生,后者常见于欧洲地区晚泥盆世。

(二)石炭系

1.与新疆准噶尔地区对比

根据近年来对青海石炭系研究结果,发现准噶尔地区在石炭系时期与本研究区同期沉积特征十分相似。

(1)沉积环境方面

两地均处于构造运动十分强烈的沉积环境,断裂构造严格控制了石炭纪各个时期的沉积。

1)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分布严格受到构造运动的控制,整个处于古亚洲洋演化历史的动荡的古地理环境中,其明显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地理位置,岩性变化非常明显,同一地区同时异相,异时同相现象非常普遍。

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自北向南也有5条重要的大型断裂构造带相继活动,并控制着盆地内部及周边山区的沉积环境。他们分别为中祁连山北缘断裂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昆南断裂带,博卡雷克塔格—阿x玛卿断裂带和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带。据此,可将石炭系分为不同的地层区和分区。

2)准噶尔地区在整个石炭纪时期,火山活动相当频繁,明显表现出多期性,复杂性。并与碎屑岩、碳酸盐岩交互成层。既有海相,陆相,还有海陆交互相,显示了该区地壳运动的活动性。表现了多岛洋盆的特点,

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同样发育大量火山岩。特别是宗务隆山地区、东昆仑山南坡。均以安山岩、玄武岩及其碎屑岩为主,并多与沉积岩互层产出。其沉积环境与现今印度x西亚地区特征十分相似(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

3)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各门类生物种类特别繁多,不管是属种类型,还是属种数量均达到相当繁盛程度。而且出现大量动植物混生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古地理环境。柴达木盆地石炭纪生物群也十分发育,包括四射珊瑚、腕足类、 类、植物等十多个门类。其中早石炭世以四射珊瑚、腕足类最为繁盛,其属种繁多,数量丰富,植物也比较常见;晚石炭世以 类居多,腕足类、四射珊瑚虽然相当发育,但属种比较单调。其中有些属种与准噶尔地区完全相同,如:早石炭世珊瑚Siphonophyllia,Arachnolasma,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Yuanophyllum,腕足类Syringothyris,Gigantoproductus,Kansuella,Striatifera striata。晚石炭世Dictyoclostus taiyuanfuensis,Echinoconchus,Choristites。

柴达木地区 类主要见于晚石炭世。早石炭世晚期仅见Eostaffela一属。晚石炭世属种分布广泛,分带清楚,晚石炭世早期Pseudostaffella,Profusulinella、Fusulina—Fusulinella与准噶尔地区同期层位属群相同,而晚石炭世晚期 类组合面貌与塔里木盆地相同,说明在晚石炭世晚期,柴达木地区仍为海相沉积环境。晚泥盆世—石炭纪植物也相当发育,其中Leptophloeum rhombicum(晚泥盆世)、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us,Cardiopteridium,Triphyllopteris(早石炭世晚期)、Rhodeopteridium,Lepidodendron(晚石炭世早期),Neuropteris(晚石炭世晚期)等属群与准噶尔地区也可大致对比。

(2)两地具有相似的生烃环境

近年来,对柴达木盆地怀头他拉、石灰沟等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石炭系有机质总体丰度高,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石炭系烃源岩包括暗色泥岩(厚69.1~968.5m),碳酸盐岩(厚101.4~1082.5m),盆地内部至少厚140m。下石炭统烃源岩以碳酸盐岩为主,上石炭统以暗色泥岩为主,分别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据陆文斌报道,马北2井所在的马背2号构造带上,早期注入的原油很可能来自石炭系微咸水沉积环境。进而推测,马海、南八仙、鱼卡等地原油中可能混有咸水环境下形成的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并具有一定的生气能力。油源对比和多处油砂的发现,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有过油气生成及成藏过程。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在火山岩地层中发现大量油气,火山岩生储油事实充分证明,两地的油气勘探前景十分可观。

(3)沉积古地理环境相似

准噶尔地区根据沉积特征自北向南划分为5个相区。而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也可以划出5个相区(北祁连滨浅海相区、中南祁连闭塞海湾或潟湖相区、宗务隆山深浅海相区、柴达木盆地浅海—海陆交互相区、东昆仑山南坡深浅海相区)。两地的沉积特点及古地理环境非常相似。

2.与塔里木石炭系对比

(1)与东昆仑区对比

柴达木盆地与新疆境内东昆仑地区相连,其沉积特征和火山活动相同,彼此完全可以进行对比(表3-5)。

表3-5 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上泥盆统—石炭系与新疆地区对比表

新疆东昆仑地区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库木布彦山、托库孜达坂山乌斯腾塔格—乌孜塔格及其以东地区、木孜塔格北坡等地。主要发育海相过渡类型沉积。其中以浅海相厚层状灰岩为主,夹碎屑岩。含 类、珊瑚、腕足类、牙形类、苔藓虫、海百合茎等化石。厚度924~2500m。在托库孜达坂山一带发育大量的浅海相中酸性及酸性火山岩为特征,岩性以粗安岩、英安岩及其凝灰岩为主,在初始火山喷发的间歇期,沉积有少量灰岩、凝灰质砂岩和硅质岩。到晚石炭世晚期海侵达到高潮,普遍发育广阔的浅海沉积,厚度达3000m。

其中托库孜达坂山以南一带仍然伴随有较强烈的酸性火山喷发,发育了一套以酸性火山碎屑及陆源碎屑为主的沉积,以海相中心式的中酸性喷发、发育块状英安岩为主,其底部为粗安岩及凝灰熔岩。

(2)与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对比

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石炭系分布广泛,全部为海相沉积,厚度不大或中等。地层发育齐全,与上覆、下伏地层均为整合接触。多为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仅局部地区夹有滨海湖相沉积。露头区石炭系以塔里木盆西南缘的昆仑山山前地带出露最好,层序完整,生物化石丰富,与下伏泥盆系和上覆二叠系均为连续沉积。盆地内的石炭系分布于塔北隆起区以南、塔东隆起区以西及塔南隆起区以北的广阔区域。除了巴楚—卡拉沙依一带发育近陆局限台地滨岸浅滩—潮坪湖蒸发相沉积外,大部分区域发育地台型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厚度巨大。早石炭世仍以珊瑚、腕足类为主,晚石炭世则以 类为主。特别是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的 类组合面貌与柴达木盆地情况完全相同,说明晚石炭世柴达木盆地的沉积环境与塔里木盆地相似,推测海域与中国南方海域相通。

3.与甘肃对比

甘肃石炭系主要见于迭部和靖远地区,迭部地区的石炭系层序与青海境内西倾山代桑曲、结更一带完全相同。靖远地区石炭系与青海境内北祁连山层序完全相同。

4.与西藏昌都地区对比

昌都地区石炭系与唐古拉山分区石炭系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唯前者研究较为详细。

5.与湘、桂、黔、苏对比

湖南邵东、广西北部、贵州独山和江苏宁镇山脉等地区石炭系相当发育,而且研究很详细,为中国南方石炭系划分标准地区,岩性和生物群与柴达木盆地均具一定的可比性。

主要区别是中国南方石炭系全部为稳定型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很少见火山岩沉积,特别是早石炭世缺少西伯利亚动物区系的特征分子。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