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的生产工艺

网友 1

回答

其他回答
生产酶制剂的微生物有丝状真菌、酵母、细菌3大类群,主要是用好气菌。几种主要工业酶的菌种和使用情况如下: 用曲霉、木霉半固体发酵生产的纤维素酶;用曲霉生产的果胶酶、半纤维素酶;曲霉和青霉深层发酵生产的葡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用假丝酵母、曲霉深层发酵生产的脂肪酶等;用黑曲霉深层或半固体发酵生产的葡糖淀粉酶、葡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脂肪酶、乳糖酶等;用米曲霉生产的淀粉酶、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用芽孢杆菌生产的蛋白酶、-淀粉酶。 中国从 1964年开始生产细菌-淀粉酶。至今除有-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芽孢杆菌、曲霉、链霉菌),葡糖淀粉酶(黑曲霉)等主要酶制剂品种外,还有脂肪酶(假丝酵母)、葡糖氧化酶(青霉)、天冬酰氨酶(大肠杆菌)及用固定化技术生产的葡糖异构酶(链霉菌)、青霉素酰化酶、天冬氨酸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酸化酶(大肠杆菌)、富马酸酶(假丝酵母)等多种酶制剂品种。 工业酶制剂生产菌种除要不断进行选育外,还应遵守以下条件:①尽可能多生产所需要的胞外酶;②菌种特性要稳定,如产酶能力、半固体发酵用菌株的生孢子能力等不能减退或波动;③用廉价的工业原料;④不产生干扰生产或影响产品的副产物(如胶状物、色素等);⑤不能使用产毒素的菌种和它们的近缘种。 每个微生物细胞有产生2500种以上酶的能力。现在开发的只是以水解酶类为主的很小一部分,而且在生产上使用的菌种数也很有限。因此,在酶的种类和剂型上都很有开发的潜力。在技术上,除诱变育种外,已开始采用融合、杂交等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来培育性能更优良的新型菌种。
回答者:网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