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
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如图表示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形成的异核体(含有两个核的细胞),最后形成杂种细胞(其中有一个融合的核).(1)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中,发现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证明了______.(2)已知人细胞有23对染色体,小鼠细胞有21对染色体,则图中由异核体开始形成的杂种细胞中至少含有______条染色体.(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采用______.(4)动物细胞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不同,表现在它通常含有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和______等.在培养杂种细胞过程中,需定期更换细胞培养液,其目的是______.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1)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中,发现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说明小鼠细胞膜和人细胞膜相融合,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人细胞有23对染色体,小鼠细胞有21对染色体,则图中由异核体开始形成的杂种细胞(至少由两个不同细胞融合形成)中至少含有(23+21)×2=88条染色体. (3)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手段是物理法和化学法,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外,还可采用生物法,即灭活的病毒诱导. (4)动物细胞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不同,表现在它通常含有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在培养杂种细胞过程中,需定期更换细胞培养液,其目的是为了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故答案为: (1)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88 (3)灭活的病毒 (4)动物血清 为了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