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转录病毒载体包含一个功能性剪接供体位点(FSDS)和一个功能性剪接受体位点(FSAS);其中所述FSDS和FSAS邻接第一目的核苷酸序列(NOI);其中所述FSDS位于所述FSAS上游;其中所述反转录病毒载体衍生自反转录病毒原载体;
其中所述反转录病毒原载体包含一个能够产生所述功能性剪接供体位点(FSDS)的第一核苷酸序列(NS);一个能够产生所述功能性剪接受体位点(FSAS)的第二NS;一个能够产生非功能性剪接供体位点(NFSDS)的第三NS;
一个能够产生非功能性剪接位点(NFSS)的第四NS;其中所述第一NS位于所述第二NS下游而且其中所述第三NS和第四NS位于所述第二NS的上游;使得所述反转录病毒原载体在其需要靶位点反转录后所述反转录病毒载体能够被剪接。
扩展资料:
凡是有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基因在转录后都要经过RNA剪接,这就需要有剪接供体位点和剪接受体位点。因此,SA位点可作为基因的标志。pETV—咀载体的克隆位点上游有一个“外显子捕捉序列”(exontrapcassette),可用来识别载体的插入片段中有无SA位点。
反式作用的调控原理是借助产生有调控功能的蛋白质而进行的。由于蛋白质合成之后的选择性结合不限于表达它的这条DNA链,所以相比于顺势作用,反式作用的调控范围更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显子捕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