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目前我区冬小麦正值孕穗即将抽穗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冬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可达到保粒、增粒重的目的,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春小麦即将进入孕穗期,是增加粒数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田间管理。 一、冬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1、灌好抽穗扬花、灌浆水、麦黄水: 小麦中后期亩穗数已经固定,中后期管理应以水当先,以水养根,以根养叶,以叶保籽、增重。漫灌地一般土壤中后期灌水3次以上,沙质土壤酌情灌水,保持适宜的墒情,防止水少根系早衰,或过多根系窒息,导致灌浆不良,影响小麦产量。因此,抽穗扬花水、灌浆水要灌匀灌透,以保花增粒、促灌浆。灌水时要注意天气变化,有大风不宜灌水,以避免倒伏减产。做到无风抢灌、有风不灌,大雨前停灌,防止田间有积水。 麦黄水(俗称跑马水)如何灌,应酌情而定。一般肥力高、保水能力强、灌浆水灌的晚的地块可不灌麦黄水。对沙质土、灌浆水灌的早的地块,在小麦蜡熟早期进行,灌水时应避免大热天中午和遇有干热风时灌水,宜在早晚气温较凉时灌跑马水。 滴灌小麦主要以滴水为主,抽穗扬花期滴水保粒,灌浆期滴水保粒重。要求田间湿润,特别是进入小麦灌浆期应增加滴水次数,一般4次以上,前两次滴透,后两次减少用水量,以防倒伏。 2、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叶面喷肥一般在乳熟前进行(即灌浆初期),对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可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百公斤水加0.4公斤尿素和0.4公斤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只喷磷酸二氢钾,每百公斤水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可提高粒重。 3、一喷三防。在小麦中后期实施“一喷三防”,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确保小麦丰收。使用50%苯·丙5克/亩兑水20公斤或亩用30%己唑醇悬浮剂5000倍叶面喷雾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使用7.5%氯氟·吡悬浮剂35克/亩兑水20公斤防治小麦蚜虫;使用绿风95 植物生长调节剂600-800倍叶面喷施防治干热风。 4、加强病虫监测,开展统防统治。加强小麦病虫(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等)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防控能力,提高防治效果。特别要加强对小麦锈病的预报与防治,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经验,确保小麦锈病得到有效防控。 二、春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 1、孕穗期的浇水与施肥:孕穗期是小麦花粉粒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水反应敏感,要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80%左右,此期灌水量要大,要灌匀,确保孕穗期全程不缺水。 2、补施孕穗肥:小麦随着产量的提高,孕穗期需肥明显增加,应适时追肥,是否需要施孕穗肥,要根据小麦生长缺肥情况而定,若田间麦苗发黄,有脱肥现象,应补施氮肥,结合灌水亩施尿素3-5公斤。 3、灌好灌浆水:春小麦抽穗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75%。保水能力差的麦田,在灌浆后期还应酌情补灌一次。但麦黄水应早灌和避免在大热天中午灌水和大水漫灌,更不能在干热风来临之前灌水,以防根系窒息死亡。 4、一喷三防。(同冬小麦)。 5、加强病虫监测,开展统防统治。(同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