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与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的区别

网友 3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一. 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金属离子指示剂大多是一些能于金石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显色剂: In + M = MIn A色 B色 (A色与B色不同) 化学计量点时: MIn + EDTA == M-EDTA + In K’MY > K’MY B 色 A色 例:以EDTA滴定 Mg2+,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时: 滴定开始前 Mg2+ + EBT == Mg-EBT (红) 滴定过程中 Mg2+ + EDTA == Mg-EDTA 计量点时 EDTA + Mg-EBT == Mg-EDTA + EBT 红 兰 根据酸效应曲线,滴定Mg2+适宜的pH 值为10(9.6~10), 但指示剂也有自身适宜的 pH 范围: -H+ -H+ H2In- == HIn2- == In3- 红 兰 橙 pH < 6 pH 8~11 pH > 12 此指示剂适宜的pH范围应为 pH 8~11,在此 pH 范围内,金属离子的游离态与配位态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也恰好与滴定 Mg2+ 的酸度 pH =10 符合。

回答

其他回答
①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是一种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其酸性和碱性具有不同的颜色。指示剂酸HIn在溶液中的离解常数Ka=[H+][In-]/[HIn],即溶液的颜色决定于[In-]/[HIn],而[In-]/[HIn]又决定于[H+]。以甲基橙(Ka=10-3.4)为例,溶液的pH<3.1时,呈酸性,具红色;pH>4.4时,呈碱性,具黄色;而在pH3.1~4.4,则出现红黄的混合色橙色,称之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同的酸碱指示剂有不同的变色范围。 ②金属指示剂。络合滴定法所用的指示剂,大多是染料,它在一定pH下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呈现一种与游离指示剂完全不同的颜色而指示终点。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酸碱指示剂:一类有颜色的有机物质,随溶液pH的不同呈现不同颜色,颜色与结构相互关联。 两种最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酚酞:三苯甲烷类。变色范围:8~10,无色变红色;甲基橙:偶氮类结构。变色范围:3.1~4.4,黄色变橙红色。 金属指示剂是一种配位试剂,与被测金属离子配位前后具有不同颜色。利用配位滴定终点前后,溶液中被测金属离子浓度的突变造成的指示剂两种存在形式(游离和配位)的转变而引起的颜色不同,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回答者:网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