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肉萎缩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双手从肘部到手指部分肌肉萎缩,四年前开始发病,右手先出现萎缩,大概半年之后左手也开始萎缩。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表现,感觉神经正常,握力很小,其他身体部位都正常,最近一年内病情不再加重。在家吃过一些中药,没有效果。做过肌电图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颈部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所见:颈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C1-7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T1WI和T2WI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意见:颈段脊柱脊髓MRI未见明显异常。发病时间及原因:大概四年前,原因不明。有时还会不由自主的点头,控制不了,11岁时就出现过,后来有几年没出现了,高三学习紧张时,偶尔也有,现在偶尔也发生。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由于手部肌肉萎缩去湘雅医院看过,医生说是平山病。也吃过一些中药,没有明显效果,现在医生开了些西药:x麦角林片,盐酸丁咯地尔缓释片,依然看不出有什么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请问医生这能判断出是平山病吗?若不是那有可能是其他的什么病呢?有什么治疗的好方法吗?这个病和有时不由自主的点头又关系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治吗?谢谢大夫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你的疾病从你的描述看平山病的可能性大,相关的资料: 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系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临床上与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及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而预后截然不同。本病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20:1。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典型的平山病表现为青春早期隐袭起病的手及前臂远端肌肉无力,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多为单侧损害,部分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双侧损害。多数病人有“寒冷麻痹”,即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无力症状明显加重;束颤安静状态多不出现,但在手指伸展时常发生;患者受累肢体腱反射正常或偶可低下,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表现,也无锥体束征、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病情在起病后数年内一度缓慢进展,临床易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脊髓进行性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元病混淆,但绝大多数患者在以后5年内病情可自然中止,预后与运动神经元病明显不同。 肌肉萎缩概述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神经肌肉疾肥大。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分类 1.按发病机理分类 (1)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 (2)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此种分类临床意义不大,因病因一时难以明确。 2.根据肌肉萎缩分布分类: (1)全身弥漫性肌肉萎缩;(2)头面部肌肉萎缩; (3)头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缩;(4)上下肢远端肌肉萎缩; (5)限局性肌肉萎缩 3.根据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发病变分类 (1)神经原性肌肉萎缩(2)肌原性肌肉萎缩(3)废用性肌肉萎缩。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属于原发性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三者又彼此互相关联,而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虽也出现肌肉萎缩,有人将其列为继发性,晚期为废用性萎缩。肌原性肌肉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废用性肌肉萎缩尚可邮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肌肉萎缩患者的保健措施 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为主,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4、中药治疗可能会有效。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王爱民主任医师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