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的相关疾病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简介
糖原累积病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多数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因种族而异。根据欧洲资料,其发病率为 1/(2万~2.5万)。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所必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由于这些酶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疾病有12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这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生化特征,即是糖原贮存异常,绝大多数是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中贮积量增加。仅少数病种的糖原贮积量正常,而糖原的分子结构异常。
病因
糖原是由葡萄糖单位构成的高分子多糖,主要贮存在肝和肌肉中作为备用能量,正常肝和肌肉分别含有约4%和2%糖原。摄人体内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激酶、葡糖磷酸变位酶和尿苷二磷酸葡糖焦磷酸化酶的催化下形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然后由糖原合成酶将UDPG提供的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成一个长链;每隔3~5个葡萄糖残基由分支酶将1,4位连接的葡萄糖转移成1,6位连接,形成分支,如是扩展,最终构成树状结构的大分子。糖原的分子量高达数百万以上,其最外层的葡萄糖直链较长,大多为10~15个葡萄糖单位。糖原的分解主要由磷酸化酶催化、从糖原分子中释放1-磷酸葡萄糖。但磷酸化酶的作用仅限于1,4糖苷键,并且当分枝点前仅存4个葡萄糖残基时就必须由脱枝酶(淀粉1,6-葡糖苷酶,amyol-1,6-glucosidase)将其中的三个残基转移至其他直链以保证磷酸化酶的作用继续进行。与此同时,脱枝酶可以解除α-l,6-糖苷键连接的一个葡萄糖分子,这样反复进行便保证了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存在于溶酶体中的α-1,4葡糖苷酶(酸性麦芽糖酶)也能水解不同长度的葡萄糖直链,使之成为麦芽糖等低聚糖分子。GSD是由于患者缺乏上述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中任一酶的缺陷使糖原合成或分解发生障碍,导致糖原沉积于组织中而致病。由于酶缺陷的种类不同,造成多种类型的糖原代谢病,常见类型见表。其中Ⅰ、Ⅲ、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
症状诊断
该病系遗传性疾病,患儿出生时就有肝脏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低血糖症状,如软弱无力、出汗、呕吐、惊厥和昏迷,并可以出现酮症酸中毒。
患儿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无障碍,体型矮小、肥胖,皮肤颜色淡黄,腹部膨隆,肝脏显著增大,质地坚硬,肌肉发育差,无力,尤其以下肢最为显著。多数患此病症者不能存活至成年,往往死于酸中毒昏迷。轻症病例在成年后可以获得好转。本病可区分为十多个亚型,其中以Ⅰ型最为常见。
该病需与糖尿病相鉴别:
糖尿病患者也有酸中毒,低血糖的症状,但糖尿病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根据次症状可鉴别。
治疗
用高蛋白、高葡萄糖饮食,多次喂养,以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尤应于午夜加餐1次,以避免次晨低血糖。其他治疗包括防止感染,纠正酸中毒(可用NaHCO3,禁用乳酸钠)。纠正低血糖后如果血脂仍继续升高,可用安妥明50mg/(kg·d)。高尿酸血症如采用饮食疗法不能控制时,可用别嘌呤醇5~10mg/(kg·d)。激素治疗有益于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提高食欲。胰高血糖素、各种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对改善症状皆可有暂时的疗效。外科方法如作门-腔静脉吻合术,使肠吸收的葡萄糖越过肝,直接进入血循环,可能术后肝缩小,生长加速,但长期效果并不肯定。亦有报告作肝移植者,效果不明且不易推广。其他有采用酶替代治疗等,但效果并不佳。
糖原累积症Ⅳ型:糖原无特效疗法,高蛋白低糖饮食,加食玉米油未能阻止肝硬化进程。用纯化的葡萄糖素未能取得肯定效果。曲霉菌属提取物可使肝糖原急剧减少,因而是一个有研究前途的治疗方法。此外,可施行肝移植。
总之,对本症主要是饮食治疗和对症处理,使患儿能渡过婴幼儿期,因4岁后机体逐步适应其他代谢途径,临床症状可减轻。 疾病特征:Ⅰ型糖原储存疾病(GSD1)的疾病特征是肝脏肾脏糖原和脂肪的积聚,导致肝肿大和肾肿大。一些未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有严重的低血糖;未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更常见的症状是在3至4个月时出现的肝肿大、乳酸酸中毒、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和/或低血糖癫痫。患病儿童通常有两颊肥胖的娃娃脸,四肢相对细,身材短小和小腹突起。也可能出现黄瘤和腹泻。血小板功能障碍可能导致频繁鼻衄的出血倾向。未经治疗的GSDIb生命最初几年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功能障碍和慢***粒细胞减少症,这些都会导致复发性的细菌感染和口腔及肠粘膜溃疡。未经治疗的GSD1的长期并发症包括生长迟缓及其导致的身材矮小、骨质疏松、青春期推迟、痛风、肾脏疾病、肺动脉高血压、有恶化倾向的肝腺瘤、多囊卵巢、胰腺炎和脑功能变化。接受了治疗的儿童应该有正常生长和青春期。许多患者存活到成人期。
诊断/检测:GSD1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征、异常的血液/血浆中葡萄糖、乳糖、尿酸、甘油三酯和脂类的浓度和分子遗传血检测的。G6PC基因(GSD1a)的突变导致了80%的GSD1;SLC37A4基因(GSD1b)的突变导致了20%的GSD1。对这两个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检测临床都有提供。
治疗:症状的治疗:医疗性的的营养疗法来保持正常的葡萄糖浓度,防止低血糖,也为生长发育提供最优化的营养。当食疗不能完全控制血中尿酸浓度,使用别嘌呤醇预防痛风;在有代谢控制情况下脂类水平仍升高应使用降低脂类药物;补充柠檬酸盐帮助预防发展出尿结石或改善肾钙质沉着;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治疗微白蛋白尿;治疗末期肾病采用肾移植;手术或其它干预,如皮下酒精注射和射频消蚀治疗肝腺瘤;对医疗措施不应的或同时有肝细胞癌的病人采取肝移植;用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GSD1b的复发性感染。对并发症的预防:改善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保持正常肾功能预防肾脏疾病。监控: 十岁以后每年对肾脏和肝脏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肝腺瘤后每3-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应避免的药剂/情况:饮食中果糖和蔗糖都应该是低量的;半乳糖和乳糖摄入量应该被限制在每天一剂量。高危血亲的检测:分子遗传血检测(如果家族特异突变已知)和/或出生后即由代谢医生进行评估(如果家族特异突变未知)可以帮助对GSD1的高危兄弟姐妹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