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G诱导蛋白表达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活性蛋白整体方案

IPTG诱导蛋白表达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摘要:在原核蛋白表达体系中,如E.coli(大肠埃希菌)系统,外源基因通常需要诱导剂的诱导才能进行表达,本文详细讲述了常用诱导剂IPTG对外源蛋白诱导表达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的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排列,且密集于染色体上,共同形成一个转录单位——操纵子(元),也称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acoordinatedunitofgeneexpression)。E.coli的乳糖操纵子(元)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通透酶(permease)和乙酰基转移酶(transacetylase);此外还有调控基因:操纵序列O(operator)、启动序列P(promoter);而I(编码Lac阻遏物,Lacrepressor)不属于乳糖操纵子。

乳糖操纵子结构基因Lac阻遏物是一种具有4个相同亚基的四级结构蛋白,都有一个与诱导剂结合的位点。在没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元)处于阻遏状态,Lac阻遏物能与操纵基因O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起动。而当有诱导剂与阻遏蛋白结合后,其蛋白构象就发生变化,导致阻遏物从操纵基因O上解离下来,RNA聚合酶不再受阻碍,发生转录。在这个操纵子(元)体系中,真正的诱导剂并非乳糖本身。乳糖进入细胞,经β-半乳糖苷酶催化,转变为半乳糖——即生理上的诱导剂。而在实验中,通常选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作为诱导剂,IPTG是一种作用极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