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1. 暗示治疗:可分为觉醒下暗示和催眠暗示两种。迫切要求治疗者,在觉醒状态下,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理疗,针刺或按摩,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较长,病因不甚明确的病例,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或语言催眠疗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觉醒时暗示:治疗开始时医生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结果;然后用简短、明确的语言项向患者解释他的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即将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帮助下,失去的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使患者对治疗产生高度的信心和迫切的治愈要求。对有运动感觉障碍的患者,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或用感应电刺激患病部位,同时配合语言,按摩和被动运动,鼓励患者运用其功能;随即用语言强化,使患者相信在治疗的帮助下,失去的功能正在恢复。。。。。。已经完全恢复;并进一步鼓励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活动。催眠暗示:在患者进入催眠状态下进行暗示治疗。如果患者催眠感受性不强,或医生语言催眠缺乏经验,可选用2。5%硫喷妥钠或异戊巴比妥钠10—20ML缓慢静脉注射,使患者进入轻度意识模糊状态,然后按上述觉醒时暗示的方法进行暗示。2. 催眠治疗:除用于增强暗示感受性,消除转换症状外,尚可用以治疗分离性遗忘症,多重人格,缄默症,木僵状态,以及情绪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可让病人积极降低意识的抑制,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受到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如用于帮助回忆遗忘的事件,一旦丧失的记忆恢复,应给予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将这些记忆整合到意识中。在催眠或觉醒状态下,引导患者倾诉其内心苦闷,使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情绪得到向外宣泄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泄疗法。对情绪障碍突出的患者可受到良好效果。3. 解释性心理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治病的精神因素,认识疾病的性质,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法。适用于除癔症性精神病发病期之外的各种癔症类型。4. 分析性心理治疗:着重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引导患者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主要适用于分离性遗忘,多重人格和各种转换障碍。可采取精神分析技术或领悟疗法。5. 行为疗法:主要是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强化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例。6. 家庭治疗:当患者家庭关系因疾病受到影响,或治疗需要家庭成员配合时,宜采用这一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取得家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