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功能是,在植物的代谢活动中,协调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在蔬菜生产中,按照人们对蔬菜的产量、熟期、质量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调控,生产出高产、优质的蔬菜产品,提高其商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识不足,使用方法不当,常会出现一些失误,有的抑制了蔬菜的生育进程,有的造成蕾脱落,有的使作物外观形态变形,使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上科学地施用,达到增产、增质、增效的目的。 1、选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即使是相同类型,也有不同的品种。如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助壮素、比久等,促进剂有赤霉素、萘乙酸、5406细胞分裂素、增产灵等,在蔬菜生产过程 ,可根据不同生育环节和长势、长相的需要,选择对应的生长调节剂品种。 2、注意使用方法。如采用叶面喷雾,须考虑蔬菜叶片吸收的程度和对其生育的影响。如采用土壤处理,须考虑土壤的吸附能力和根系的吸收效果。如防止落花落果,可采用点花、喷花和涂抹的方法。如为了保鲜贮藏,可采用采前或采后处理植株或果实。 3、掌握技术环节。技术环节包括施用时间、浓度、部位、次数等。为了防止番茄落花、落果,在花期可用防落素百万分之20—30的浓度点花或喷花。为使番茄提早上市,在番茄膨大后,用百万分之1000—2000浓度的乙烯剂喷洒或涂抹果实,催熟效果明显。为提高芹菜的产品和品质,可在收获前10—15天喷洒百万分之50的赤霉素。在黄瓜和西瓜的花期,用百万分之100—200浓度的助壮素喷洒,可抑制藤叶旺长,提高座果率。毛豆初花期喷洒百万分之100浓度的多效唑,可提高结荚率。为了茄子保花、保果、早熟、增产,在定植后30天,用5406细胞分裂素6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共喷3次,可增产30%左右。 为了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效果,还要注意天气变化,气温高时要相应降低施用浓度,喷后随即遇雨应重喷一次。喷施生长调节剂与田间肥水管理相配合,才能提高其施用效果。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类)化学合成的物质,对植物起调节控制作用,它能改变花卉植物生长发育与开花的过程。目前在花卉栽培中已广泛应用的生长调节剂有以下三类: (1)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这类药剂低浓度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则抑制生长。在花卉中广泛应用于促进无性繁殖的插枝生根。常用的药剂有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溶液,把IBA先溶解在极少量酒精中,再加水稀释,配成5000ppm,使用时再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另一种是干粉,把IBA按0.1%~1%的比例与滑石粉混匀,将插穗的基部在这种混合药剂中蘸一下可扦插。 (2)赤霉素类生长调节剂。这类约剂具有促进各种花卉发芽、生长、防止花果脱落等作用。赤霉素易溶于水,应随用随配,否则易失效。使用30ppm~100ppm浓度的赤霉素能使许多种一二年生草花(如金鱼草、金盏菊等)和宿根花卉(如菊花、芍药等)的茎叶伸长。实验证明,赤霉素可以有效地打破种子、宿根及球根花卉的休眠规律,促进发芽。观赏花木上喷施赤霉素,同样具有抽芽快、枝叶生长旺盛、提早开花等效果。 (3)生长抑制剂类。这类药剂可控制花卉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或代谢,改变同化产物的分配,调节花卉生长发育,其效应能使花卉茎干粗短、叶子深绿、叶片加厚。由于茎生长受到抑制,减少了茎对花芽萌发时营养物质的争夺,因而可使花卉提早开花。常使用的抑制剂有矮壮素和B9。使用浓度范围因花卉种类而异。使用矮壮素或B9不仅可以明显地降低花卉高度,还可以延长鲜切花或盆花的寿命。例如,香石竹切花花枝基部用50ppm(夏季)或10ppm~25ppm(冬季)的矮壮素,或500ppmB9浸泡一夜,可延长观花时间2~3天。 使用调节剂药物后,须加强光照、水肥管理,否则不易达到预期目的。 在使用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注意不能以药代肥:也就是说它不能代替肥水及其他农业措施。即使是促进型的调节剂,也必须以充足的肥水条件才能发挥其作用。二是不要随便改变浓度:农作物对植物生长剂的浓度要求比较严格,浓度过大,会造成叶片增肥变脆,出现畸形叶片干枯脱落,甚至全株死亡;浓度过小,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要注意适时使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根据其种类、气候条件、药效持续时间和栽培需要,选择最佳使用时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入。四是不要随意混用: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或与其他农药、化肥混用,必须在充分了解混用农药之间的增强或抵抗作用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可行,不要随意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