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哪些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哪些药效果比较好? 目前已经用了噻吗心安、派利明(布林佐胺滴眼液),早晚同用各一次。开始降压效果还好,眼压能降到大约左眼20、右眼26。现在有了抗药性,目前眼压增高了,大约左眼25.7、右眼35。该怎么处理?最好是不用手术的方式,以药物(包括中西医)控制和治疗。 最好能推荐几位看青光眼比较有名的医生。如果有相同烦恼的患友也恳请介绍一些求医用药的经验。谢谢。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治疗:
  (1)治疗方针:临床医师必须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适当治疗,何时进行治疗取决于下列因素;眼压升高程度,视神经损害程度及损害进展程度,损害可能持续的世界(依据寿命),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的依从性,以及危险因素的存在。
  治疗的目的是尽量降低眼压,阻止或减缓视神经损害,而不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如果视神经损害以及很明显,眼压降低幅度应更大。降低眼压应到达目标眼压,大约是引起青光眼性损害临界眼压的30%以下,目标眼压还取决于疾病严重性和进展速度。
  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激光小梁成形术等,对于多数患者,药物不能东芝眼压时,手术室必要的。其他一些治疗措施:如硅管植入引流术、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剥离术等,用于常规滤过术仍不能控制眼压者。
  (2)药物治疗:除非有特殊情况[如眼压>5.33kpa(40mmHg),或对中心视力有急性损害],一般先用一种滴眼剂治疗一只眼,作为实验性治疗,并观察3~6周,评估其疗效如何,疗效观察采用比较治疗前后双眼眼压差距。
  1)β受体阻滞剂:0.25%~0.5%左布诺洛尔(贝他根)或噻吗洛而,2次/d;1%卡替洛尔(美开朗),2次/d。对下列患者要慎用,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传导阻滞、充血性心衰、虚弱、重症肌无力。0.25%~0.5%贝他洛尔(贝特舒),2次/d,此药很少导致肺部并发症,但治疗前后要测量脉搏。
  2)选择性a2受体阻滞剂:0.2%溴莫x定(阿发根,brimonidine),3次/d;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2次/d,目前正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患者不用此药,因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常见副作用有过敏、口干、情绪淡漠、瞳孔缩小、低眼压。0.5%阿可乐定(apraclonidine),3次/d,可用于短期治疗(3个月),药效丧失快,且过敏患者较多。
  3)局部碳酸肌酐酶抑制剂:2%多佐胺(dor-zolamide)或1%brizolamide3次/d,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2天/d。常见副作用有烧灼感、干涩和局部过敏,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胃肠道症状、体征减轻及感觉异常等。
  4)前列腺素衍生物:如0.005%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配合其他拥有可进一步降眼压。此药禁用于急性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或孕妇。副作用有:虹膜黑色素增加,结膜充血,刺痛,促使结膜生长,类流感样症状和黄斑囊样水肿。
  5)缩瞳剂:如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4次/d。一般从低浓度1%开始,按控制眼压需要升到高浓度,如2%~4%。用药后可出现调节痉挛,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易耐受。对于有视网膜裂孔的患者,缩瞳剂一般禁用,有视网膜脱离危险的患者(如高度近视,无晶状体眼)慎用缩瞳剂。4%匹罗卡品凝胶,每晚一次,或结膜囊内药膜,每周一次。后者对年轻患者更有利。长效药剂,如磷酰胆碱(碘磷灵)对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更合适。
  6)肾上腺素类药物:0.1%地匹福林(肾上腺素异戊酯),2次/d,或0.05%~2%盐酸肾上腺素,2次/d,与其他药物相比,此药降压程度轻,除了眼红外很少全身副作用。但无晶状体眼患者可导致黄斑囊样水肿或心律失常。
  7)全身性碳酸肌酐抑制剂:甲酰佐胺25~50mg,2~3次/d,口服;乙酰唑胺125~250mg,2~4次/d,或500mg,2次/d,有肾结石、磺胺药过敏患者禁用。如患者同时在用利尿剂或洋地黄制剂,应该坚持血钾水平。常见副作用:疲劳、恶心、精神症状、感觉异常,血液系统副作用(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但很严重。
  8)在发现青光眼的早期即可配合中医中药的治疗,给予活血化瘀、利水通络的中成药配合纯中药制剂滴眼液等,可以有效的防治视力和视野的受损。
(3)青光眼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手术及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术可取代药物治疗。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或透明质酸生物胶,对手术效果更有利。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