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肿瘤生物治疗另一重大进展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成功应用,此类药物主要有两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单抗类分子靶向药物常用的有:Herceptin(贺赛汀)、Rituximab(美罗华)、IMC-C225 (Erbitux)和Avastin等;小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Glivec(STI571, 格列卫)、ZD1839(Iressa)、OSI774 (Tarceva)。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过度表达或过度激活在许多肿瘤中均可见到,这种过度激活往往导致下游信号途径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的转化、增殖和抵抗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阻断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将可以阻止细胞的过度增殖。以上三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成功问世充分证明了其可行性。分子靶向治疗的实施首先需通过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正确的寻找分子靶标,根据其结果筛选合适的靶向药物,可采用单纯的生物治疗、生物化疗、生物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在完成一定疗程时间和用药后通过PET/CT、CT、MRI、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方法评价疗效,治疗过程中注意减量维持,严密随访。
1 Herceptin
Herceptin(贺赛汀)是一种针对HER-2/neu原癌基因产物的人/鼠嵌合单抗,能特异地作用于HER-2受体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1998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无论单药还是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HER-2/neu过度表达的乳腺癌均取得了明显疗效。作用机制包括介导对过度表达HER-2/neu肿瘤细胞的CDC、ADCC等机制来抑制肿瘤生长;抑制HER-2/neu蛋白与RTK超家族的其它成员发生交联形成异质二聚体,减弱细胞生长信号的传递;介导HER-2/neu受体的内吞降解以减少其细胞表面密度,抑制肿瘤的进一步生长;通过诱导P27kipi和RB相关蛋白p130,大量减少S期细胞数目;下调细胞表面的HER-2/neu蛋白;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