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行为学的改变.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 不做任何处理 8.76 112.39 B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 15.72 149.73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______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______信号通过______结构来传递.(2)胆碱能神经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______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______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3)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______,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4)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到大鼠脑的一定区域,如果仅有A组实验作对照,该实验在设计上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______的实验,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______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网友 2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传递. (2)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是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B组实验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使得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干扰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产生了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 (3)表中的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错误次数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记忆巩固能力. (4)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需增加一组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注射不含鹅膏蕈氨酸的缓冲液的实验,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A组相近时,说明手术对实验鼠的影响,可进一步支持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故答案为: (1)电 化学 突触 (2)突触后膜 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 (3)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 (4)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不注射药物 A

回答

其他回答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发展,陆续在神经系统中发现了大量神经活性物质。 重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质有:①乙酰胆碱。最早被鉴定的递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某些低等动物如软体、环节和扁形动物等的运动肌接头等,都是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脊椎动物副交感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递质也是乙酰胆碱,但有的是兴奋性的(如在消化道),有的是抑制性的(如在心肌)。中国生理学家张锡钧和j.h.加德姆(1932)所开发的以蛙腹直肌标本定量测定乙酰胆碱的方法,对乙酰胆碱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应用价值。②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d)、肾上腺素(ad)和多巴胺(da)。交感神经节细胞与效应器之间的接头是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③5-羟色胺(5-ht)。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桥的中缝核群中,一般是抑制性的,但也有兴奋性的。中国一些学者的工作表明,在针刺镇痛中5-羟色胺起着重要作用。④氨基酸递质。被确定为递质的有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谷氨酸是甲壳类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γ氨基丁酸首先是在螯虾螯肢开肌与抑制性神经纤维所形成的接头处发现的递质。后来证明γ-氨基丁酸也是中枢的抑制递质。以甘氨酸为递质的突触主要分布在脊髓中,也是抑制性递质。⑤多肽类神经活性物质。近年来发现多种分子较小的肽具有神经活性,神经元中含有一些小肽,虽然还不能肯定它们是递质。如在消化道中存在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胆囊收缩素等都被证明也含于中枢神经元中。
回答者:网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