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草胺和乙草胺的区别~!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一、理化性质不同

1、乙草胺理化性质:纯品为淡黄色液体。原来的药是暗红色的,因为有杂质。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和光解。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熔点大于0℃,蒸气压大于133.3帕,沸点大于200摄氏度,不易挥发和光解。在3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1,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23mg/L。

2、丁草胺理化性质:为琥珀色液体,沸点为196℃(66.7Pa)。不溶于水,可与丙酮、苯、乙醇、乙酸乙酯和己烷混合。275℃分解,在pH 7~10稳定,对紫外光稳定。

二、防除对象不同

1、乙草胺防除对象: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一些小种子阔叶杂草。对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画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殊的防治作用,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牛繁缕、莬丝子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效果比对禾本科杂草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

2、丁草胺防除对象:在旱田应用需在土壤润湿的条件下施药。可控制一年生草及部分双子叶稗草、马唐草、狗尾草、牛毛草、鸭舌草、节节草、异型沙草等,适用于白菜类、豆菜、萝卜类、甘蓝类、茄果类、菠菜等菜田除草。

扩展资料: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处理除草剂,主要被单子叶胚芽鞘或双子叶下胚轴吸收后向上传播。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细胞的生长,从而阻止杂草幼芽和根的生长并导致死亡。

禾本科杂草对乙草胺的吸收能力强于阔叶杂草,因此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土壤中乙草胺的残留时间约45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主要保持在0-3厘米土层中。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