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罐区防雷问题???

关于罐区防雷问题???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网上收集的一点资料(供参考):
1、雷电常识  雷电是大自然中的静电放电现象,雷云是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而雷云是水蒸气和强烈气流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当雷云和大地间发生强烈放电并发出强烈闪光和爆炸轰鸣声的现象,这就是闪电和雷鸣。放电时温度可达20000摄氏度。  
2、储运设备发生雷击事故原因  
(1)设计上有缺陷或施工不合要求。非金属罐的水泥罐壁、罐顶的内撑各部钢筋互不连接,接地设施不好  
(2)地下罐顶部复土不足50毫米。呼吸阀、量油孔、透光孔接地不好。  
(3)避雷针设计不合要求,高度不够,接地不良。  
(4)罐内存油不多,罐内空间可燃气浓度大,罐顶设施敞口不严,油气泄漏到处扩散。  
(5)避雷设施因腐蚀、生锈损坏而失效  
(6)油罐呼吸阀不好用,阻火器因腐蚀失效。  
3、可燃、易燃罐区防雷设施  防雷装置是利用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位置,把雷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泄入大地,以保护人身或建(构)筑物免受雷击。  常见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器。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又称受雷器),引下线和接地体3部分组成。  对可燃、易燃流体储罐的防雷设施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有关要求,主要包括:  
(1)当罐顶钢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毫米,且装有呼吸阀和阻火器时,可不设防雷装置。但油罐应有良好接地,接地点不小于2处,间距不大于30米,其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  
(2)当罐顶钢板厚度小于4毫米时,虽装有呼吸阀和阻火器,也应在罐顶装设避雷针,且避雷针与呼吸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米,保护范围高出呼吸阀不应小于2米。  
(3)浮顶油罐(包括内浮顶油罐),由于密封严密,可不设避雷装置,但浮顶与罐体间应采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软铜绞线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  
(4)非金属易燃液体储罐,应采取独立的避雷针以防直接雷击。同是还应有防雷感应措施。避雷针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  
(5)复土厚度大于0。5米的地下油罐,可不考虑防雷措施。但呼吸阀、量油扎、透光孔应作良好接地,接地点不少于2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6)易燃液体的敞开式储罐,应设独立的避雷针,其冲击电阻有大于5欧姆。  
(7)储存可燃油品的油罐,都可不装防雷装置。油罐区的防雷设计依据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4.2章、防雷的要求: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形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间弧形距离不宜>30m,接地体距罐壁应不小于3m。钢油罐顶板厚度<4mm时,应装防直击雷设施,当顶板厚度≥4mm,可不装防直击雷设施。但对于位于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多于40天)的油罐和铝顶油罐,应安装独立避雷针做防直击雷设施。独立避雷针与被保护油罐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保护范围应高于呼吸阀2m以上。依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防雷设施和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4.2章、防雷的要求:油罐区的防雷类别应设定为一类,用滚球法计算常规油罐区的保护范围,当滚球半径R=30m时,两支对角线分布的等高避雷针的高度一般为9.5m,其导流面积应大于100mm2,根据安装需要可进行焊接或螺栓紧固在避雷针铁塔顶部。3)引下线的设计站区的避雷针和避雷带可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引下线,将屋面避雷带按标准要求分别接在四个角上,将避雷带与建筑混凝土内的钢筋相连。油罐区的避雷针可用铁塔作引下线,因铁塔已良好接地,所以只需在安装避雷针时保证避雷针与铁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做防腐处理即可,4)地网的设计加油站的地网分为直击雷保护接地(其接地电阻要求≤10Ω)、防静电接地(其接地电阻要求≤10Ω)、电源工作接地(其接地电阻要求≤10Ω)、信号线路直流工作接地(其接地电阻要求≤4Ω)四个部分。依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防雷设施和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4.2章、防雷的要求:加油站的接地应采用统一接地的接地形式,并在各处做等电位连接,既油罐的罐体及罐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电力电缆外皮和瓷瓶铁脚,装于钢油罐上的信息系统的配线电缆外皮,加油机地脚螺钉等均应与接地系统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其统一接地电阻要求≤4Ω。考虑到地网使用的长期性和耐腐蚀性,建议使用非金属接地模块制作地网。地网布置依据地形进行设计。水平接地体使用40×4mm镀锌扁钢,埋深0.6米;垂直接地体使用L50×50×5×2000mm镀锌角钢;垂直接地体间使用非金属接地模块。地网引出地网测试极到地面上,以便以后检测地网情况。铁塔的应通过四个脚与地网相连,机房和变电房的基础内的钢筋应在四角处与地网相连。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