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S是什么试剂,对小鼠白细胞有什么影响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
00①脂质和多糖的复合物;
00②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外璧层中特有的一种化学成分,分子量大于10000,结构复杂,在不同类群、甚至菌株之间都有差异。以沙门氏菌为例,其脂多糖由核心多糖、O-多糖侧链、和类脂A组成。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是内毒素和重要群特异性抗原(O抗原)。
00脂多糖由三部分组成,与磷脂相似,有一亲水头和一疏水尾。脂质A(Lipid A)为构成内毒素活性的糖脂,以共价键联结到杂多糖链,有两部分:一是核心多糖,在某些菌株内是恒定的;另一O特异性链(O-specific chain)是高度可变的。大肠杆菌的脂多糖在实验室免疫学中是常用的B细胞促分裂因子即多克隆活化因子(polyclonal activator)。
00脂多糖为含糖和脂质的化合物,在组成上糖的分量多于脂,故名。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一种主要成分。其脂酰链嵌入于细菌的外膜,其糖链暴露于细菌的表面,并具有抗原性(通常称为 O抗原)。脂多糖也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当革兰氏阴性细菌崩裂时释出,是很强的发热原。其单糖组成较特殊,包括D-葡萄糖D-半乳糖及D-甘露糖的3,6位脱氧衍生物及一些辛醛糖。
00外膜蛋白嵌合在LPS和磷脂层外膜上。结构上,它们都具有β-桶状结构,不同的外膜蛋白的β-桶由不同偶数个β-折叠片组成,从8个到22个不等;功能上,它们具有为外膜提供通透性,维持外膜结构稳定的作用。折叠好的外膜蛋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常温下,在2%的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中,外膜蛋白仍然具有正常的折叠结构;而在此温度下,其他可溶蛋白在0.2%的SDS中就可以迅速失去结构。因此通常将加样前是否对样品进行95C加热去折叠的SDS-PAGE称为denatured SDS-PAGE和semi-native SDS-PAGE,并被用来研究外膜蛋白的折叠状况。
脂多糖引起的毒性反应发热反应
00人体对细菌内毒素极为敏感。极微量(1-5纳克/公斤体重)内毒素就能引起体温上升,发热反应持续约4小时后逐渐消退。自然感染时,因革兰氏阴性菌不断生长繁殖,同时伴有陆续死亡、释出内毒素,故发热反应将持续至体内病原菌完全消灭为止。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是内毒素作用于体内的巨噬细胞等,使之产生白细胞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
白细胞反应
00细菌内毒素进入宿主体内以后,血流中占白细胞总数60-70%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迅速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发生移动并粘附到组织毛细血管上了。不过1-2小时后,由内毒素诱生的中性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释放其中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流,使其数量显著增加,有部分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也被释放出来。革兰氏阴性菌的伤寒沙门菌是例外,其内毒素使白细胞总数始终是减少状态,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由于绝大多数被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血流中白细胞总数都会增加,所以现在医生在诊断前,为了初步区别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常常要化验病人的血液,对白细胞进行总数测定和分类计数。被病毒感染的病人,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