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怎样用药防治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1.清洁果园,减少病源 生长季节经常巡视果园,发现病叶等受害病组织即剪除,可扩大剪除部分,以免病菌潜伏蔓延。操作时可携带一小手篮,将剪下的病体组织带出果园,集中烧毁。葡萄采收后把地面干果、干穗打扫干净,烧毁或深埋。秋天落叶及冬天修剪后重新打扫.保持地面干净。最好进行深耕作业,以消灭越冬菌源。 2.加强裁培管理,优化果园环境 ①建园时避免选择粘重的上壤和低凹地,适当放宽行距,行向与风向尽量平行,适当提高棚架高度,增强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的发生。 ②在冬、夏修剪时要充分考虑枝蔓密度.合理修剪,架面新梢间距保留15厘米,尽量去掉近地面不必要的枝叶,减少病菌侵染机会。棚架较篱架容易诱发此病。及时整枝、及时掰副梢,摘心,去徒长枝,防止枝蔓和叶片过于密挤,使枝、叶、果留量保持适宜比例。 ③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施足优质的腐熟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在酸性上壤中 应多施石灰,可提高树体对霜霉病的抵抗性。在南方地区,可适时适量在地面施石灰或采用1 %~3%过磷酸钙叶面喷施,使植株抗病力增加。 ④做好果园灌水、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果园湿度大,病害易发生。 ⑤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并在设施内全面积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和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 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以上,并尽力维持在32--35℃,以高温低湿来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侵染。下午16时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较低的温湿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发,控制病害发生。 ⑦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侵染。 ⑧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检疫 从外地引进的苗木或插条,应进行检疫和消毒处理,不宜从疫区引种。 4、喷药保护 冬季压埋上之前,在植株和附近的地面上喷1次3~6波美度石硫合剂,可大量消灭越冬菌源。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的病原菌。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或点燃灭菌发烟弹或熏蒸剂。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0.6%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65%的代森锌400~500倍液,以后每隔半月左右喷1次,连续2~3次,可以有效地防治霜霉病。由于病菌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的特点,因此喷药的重点是叶片背面。这是预防霜霉病发生行之有效的经验,同时节省开支,特别是对发展无公害葡萄有一定意义。这一经验值得果农朋友借鉴。 5、喷药治疗 发病后立即改用50%瑞毒霉锰锌600倍液喷施。施用后瑞毒霉立即进入植株体内,随水分运输至各部位杀死病菌。代森锰锌成份残留于表面,防止病菌侵入,起保护作用,尤其是侵染盛期用此药效果最为明显。同时锰锌又是葡萄生理所需元素。但瑞毒霉锰锌喷施次数过多或逐年长期使用,会引起抗药性,要和其它保护剂配合使用,每年限用2--3次。也可采用200—240倍少量式波尔多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300—400倍液)、或30%绿得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绿乳铜(800倍液)等。以上药液应与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72%霜露速净(600倍液)等药液交替使用;或与克露发烟弹、克霜灵发烟弹、百菌清烟熏剂等交替使用。注意药品使用时,不可用同一品种药品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与防治效果、增加产量,喷洒非碱性农药时,可掺加600倍“天达—2116”或1000倍旱涝收。 葡萄霜霉病防治方法 本病是我国葡萄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上海地区也普遍发生。流行年份,病叶 枯焦早落,病梢扭曲,生长不良,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 [危害症状]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葡萄叶片,也能侵害嫩梢、花蕾及幼果。叶 片被害时。表面初生淡黄绿色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为黄绿色至褐色多角型病斑 。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病叶变脆,易干枯脱落。嫩梢发病时,出现 水渍状半透明斑点,后变褐色,病斑表面也产生白色霉层,病梢生长停滞,扭曲, 严重时枯死。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硬卜陷,并产生白色霉层,随即皱缩脱落。 果粒膨大时受害,呈褐色软腐状、不久干缩脱落。果实着色后就不再感染。花蕾受 害后变暗褐色,表面覆盖白色霉状物,萎蔫脱落。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次 年5月卵把子萌发产生芽泡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 上,经气孔侵入。一般接近地而的叶片最先感染发病。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10天 左右的潜伏期,进行再次侵染。如环境条件适育,病菌在整个葡萄生长期内能不断 产生孢子囊、重复侵染。 该病在上海地区一般了5月下旬开始发病,8—10月份为发病盛期,能使葡萄严 重早期落叶。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及降雨量有关。卵孢子不但能在叶片水滴中萌发, 也能在潮湿土壤中萌发。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入均需雨露。孢子萌发的最 适温度为10一15℃,最低5℃,最高21℃。因此、秋季低温多雨高温易引起病害流 行。果园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有利发病。棚架葡萄发炯轻,篱架葡萄发病重。葡 萄植株含钙量多,抗病力就强,一般老叶的钙/钾比值大,抗病力强,嫩叶的比值 小,易感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晚秋收集病叶、病果,剪除病梢,烧毁或深埋。扫集落叶 的工作宜于清晨露水未干前进行,叶片不易破碎。冬季园地深翻、掩埋地面的病残 组织。生长期间要注意排水和夏季修剪;篱架要提高结果部位至60厘米以上,尽量 剪除与地面过近的不必要枝蔓,以降低地面湿度,减少发病。下半年控制氮肥,增 施磷、钾肥,促进枝叶老熟,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旺盛的品种宜采用棚架,或采 用“高、宽、垂”整形,缓和枝蔓生长势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喷药防治。用5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间隔20—30天喷1次;或40% 霉疫净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隔15天左右喷1次,对防治葡萄霜霉病有极好的效果。 波尔多液防治霜霉病也有较好效果。也可以前期用波尔多液保护,发病后使用霉疫 净防治。此外用5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G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均有良好效果。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