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网友 2

回答

其他回答
桃树的病虫害较多。主要病害有桃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果实炭疽病、疮痴病、褐腐病及枝干流胶病等。主要害虫有红颈天牛、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桃蚜、桑白蚁、叶蝉和刺蛾等。 1、桃的4种病害:桃缩叶病病菌在芽鳞和树皮上越冬,早春展叶前后侵害叶片、新梢,使其变形、干枯、脱落,也可为害果实。防治方法是在桃芽膨大而尚未绽开时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严重时在展叶后再喷0.3度石流合剂,同时结合人工及时摘除病叶、病梢烧毁,减少病源。细菌性穿孔病多在春夏之际发生,造成叶片穿孔、脱落。防治方法:在早春萌芽时(露绿期)喷布1:1:100倍的波尔多液。喷药时需注意与石疏合剂的喷药期之间有7-10天间隔期,且在展叶后宜改喷65%代森锌400-500倍液防治,以免产生药害。桃炭疽病为害果实和枝稍,4-7月间均能发生,花后连阴雨天气易造成该病暴发。可结合对挑缩叶病和桃疮痂病的喷药进行防治。桃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幼果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25%多菌灵400-500倍液,或75%托布津1000倍液,均能有效地防治该病。 2、桃流胶病:是真菌侵染和生理性原因共同造成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引起流胶,削弱树势。土壤粘重,氮肥过多,连作重茬,排水不良,夏季重修剪,以及虫害伤口等都能加剧流胶。防治方法:主要从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入手,做好树体保护工作。 3、红颈天牛: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为害主干及根颈部,削弱树势或引起死树。防治方法:可在5月下旬成虫产卵前对主干及主枝分杈部位涂白(涂白剂用生石灰和水按l:3-5比例调制而成,加入少量食盐可增加粘着作用,加入少量石硫合剂渣滓可提高防虫效果),减少产卵。同时人工捕杀成虫。在生长期经常检查树干,发现幼虫为害时可行钩杀或药杀。 4、桃蛀螟和梨小食心虫:均为害果实,后者还为害桃梢。可在产卵盛期喷布50%杀螺松乳油1000倍液药杀幼虫,隔10-15天再喷一次。也可在喷药后进行套袋防护。 5、桃蚜:一年中发生代数多,随桃树发芽,卵孵化,为害花及幼叶,6月以后转移到其他寄主上越夏,落叶前再迁回桃树上产卵越冬。防治方法;主要抓春季卵盛孵期喷布50%乙酸甲胺磷乳油500-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1300倍液,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桃蚜,喷布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效果尤好。为害严重时,可在秋季桃蚜回迁桃树时再喷药一次。 6、桑白蚧: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3代。5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在枝干上吸食汁液为害,削弱树势,严重时造成枝条枯死,一般在2-3年生枝上为害较多。若虫在二龄后分泌蜡质,具有抗药性。防治方法:除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在发芽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外,在若虫群集为害尚未分泌蜡质前,可喷布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 7、叶蝉:以成虫在杂草、土块中越冬,桃树发芽后上树为害幼叶,取食汁液。可在展时初期和盛花后结合对挑蚜的防治,喷布乙酰甲胺磷等药剂。此外,在第一代卵盛孵期(约在5月中下旬)喷布50%敌敌畏乳油或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也都有良好效果。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1.桃树根部病害与防治技术 根癌病是桃树上的一种主要根部病害。防治上应彻底切除病瘤,用硫酸铜100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消毒杀菌,再用8%抗菌剂402液100—200倍液涂抹: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50倍液、40甲醛可湿性粉剂100倍液灌根;重茬的桃园要更换客土,用2%硫酸铜液或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70%敌克松700倍液进行根基土壤消毒杀菌.并清除死树、病根集中烧毁。 2.桃树枝干病害与防治技术 桃树枝干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干枯病)、干腐病、木腐病(心腐病)及流胶病等。 腐烂病、干腐病往往因树势衰弱所致,因此,加强树体管理是防治枝干病害的基础。发病后,应先刮除病部,用石硫合剂原液或果康宝20—30倍液、抗菌剂402稀释成50倍液进行伤口消毒杀菌;木腐病、流胶病主要由伤口侵染成病,在清除病部后,木腐病用2—3倍腐必清涂抹伤口,流胶病涂25倍液梳理剂,用塑料薄膜包扎,l周后再涂5倍腐必清进行防治。 3.桃树叶果病害与防治技术 危害桃树叶果的病害主要有缩叶病、穿孔病、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黑星病)、灰霉病等。 (1)缩叶病:缩叶病主要危害桃树的幼嫩部分,在桃树嫁接技术中一般早春开始发病。防治上,应在桃树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0倍液腐必清液;花芽露红和谢花后喷80%大生 M—4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喷38%粮丰农600倍液、50%腐必清5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 (2)穿孔病:穿孔病是桃树上常见的叶部病害,包括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其中以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严重,叶片一般5月开始发病,夏季气温干燥病势进展缓慢,秋季潮湿发生后期侵染,引起叶片脱落和枝梢枯死。防治上,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喷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500克+消石灰2000克+水120千克)、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进行防治。 (3)褐腐病:褐腐病危害叶、花、枝梢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特别是花期及幼果期遇低温高湿,果实成熟期又逢温暖高湿的环境发病严重。防治上,在桃树休眠期彻底清除僵果、病枝集中烧毁;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后1周喷6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7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4)炭疽病:炭疽病是危害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幼果期多雨潮湿的环境易造成大量落果。防治上,应在花瓣露红(未展开)时喷2—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菌毒清50倍液.展叶后喷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井胞杆菌3000倍液、50%菌必清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7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疮痂病:疮痂病(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叶片和新梢。春夏气温达20—28℃,且多雨潮湿时发病较重。防治上,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后15天,每半月喷1次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幼果,受害果病部产生灰色霉层,最后干缩脱落。防治上,应及时清除树上和地面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谢花后喷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回答者:网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