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呕吐毒素超标怎么处理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先检测毒素成分,确认后,脱毒。
1、物理脱毒法主要是水洗法、剔除法、脱胚去毒法、溶剂提取法、加热去毒法、辐射法等; 化学脱毒法主要是采用碱或氧化剂进行处理脱毒。上述的诸多脱毒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饲料业、养殖业来说均不适用。因其操作不但困难,且大批量的饲料及原料用此类方法是无法进行, 而且经化学脱毒处理后往往会降低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
2、酶解法主要是选用某些酶,利用其降解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降低其毒性。与物理学和化学方法相比,酶的降解处理法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损失和影响较少,但因其费用高,效果不稳定制约着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3、吸附法即在饲料里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行脱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但在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用上,应认真考虑。因为吸附剂选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吸附霉菌毒素的作用,还会产生副作用。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用,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必须具备高吸附能力。原则上选择产品比表面积在600以上的吸附剂。2)选择性吸附。理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应具备只吸附毒素,不吸附营养物质的特点。3)广谱吸附。因为通常污染原料的霉菌毒素不只一种,所以选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一般应对多数霉菌毒素都有效。4)无副作用。

呕吐毒素(vomitoxin),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化学名为3α, 7α, 15一三羟基草镰孢菌-9-烯-8-酮,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由于它可以引起猪的呕吐而得名,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作用,欧盟分类标准为三级致癌物。

生物体特征
呕吐毒素对人和动物均有很强的毒性,能引起人和动物呕吐、腹泻、皮肤刺激、拒食、神经紊乱、流产、死胎等,猪是对呕吐毒素最敏感的动物,家禽次之,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耐受力最强。对生长肥育猪而言,含有12~14g/t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后10~20min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含毒量19g/t以上即完全拒食。研究表明,不同种类动物的LD50(mg/kg)为:小鼠经口46.8腹腔注射70.0;新生大鼠经口7.3;大鼠径口7.3;北京雏鸭皮下注射27.0;而致吐剂量为:北京雏鸭皮下注射10.0;狗皮下注射0.1经口0.1;猪腹腔注射0.05;鸽子经口10.0。

呕吐毒素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许多国家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呕吐毒素限量标准和污染程度判定标准尚不完整,也不统一。如美国制定了饲料用谷物及其副产品(除玉米外)呕吐毒素允许限量≤5mg/kg,欧盟制定玉米及其副产品允许限量≤1.75mg/kg。中国制定了部分配合饲料(如,猪、禽及犊牛)中呕吐毒素的限量标准,但未制定饲料原料(除DDGS外)中呕吐毒素限量标准。

呕吐毒素的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柱净化法结合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GC/ECD)、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放射性免疫测定法(RIA)等; Casale等则提出了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在中国,魏润蕴等提出了采用甲醇-水提取,以XAD-4柱净化,双向展开的薄层色谱检测方法及气相色谱法;郭玉凤等提出了使用PIB-CI(氯化聚异丁烯)衍生化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阳传和等提出了酶联免疫吸附的测定方法;张鹏等提出了采用免疫亲和柱(IAC)或多功能净化柱(MFC)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