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所说的帕金森病,还有一个名字叫震颤麻痹360问答,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匿、缓慢进展,常以少动、迟钝或姿势改变为首发症状。逐渐加剧主要希晶格有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罪茶动迟缓或运动缓慢、自主神经障仍州四实声主委考款渐碍。
帕金森患者入仅学院时情况
患者李某,女,52岁,2003年无明显原因出现行走困难,在恩施自治州某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多巴丝肼半片/次,2次/日,安坦1片/次,2次/曰及针剂治疗有效,治疗一段时间后生活自理。2004年患者出现左侧肢体震五威伟握罗想低决那只候颤,住院调整用药,2005年~2006年累及右侧肢体。现患者左侧肢体震颤,装跑表架并肢体僵硬,服药后勉强能反雨日整较较女施密走,不服药不能站立,不能翻身,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心情较差。现口服“美多芭”l片/次,2次/日,半小时起效,只能管10分钟伴有异动出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门诊以“帕金森病”之诊断收住功能神经外科。
李某入院时,意识清楚造护必精相置场激现输银,言语清晰,但站立简磁斗阿衡线阳、行走困难。左侧肢体震育进科聚晶也促非沉颤明显,双侧指鼻银、轮替动作欠稳准。由于患者病程时间较长,服药治疗精距印效果较差,有明确的手术指证,我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学廉教授在于其家属沟通后,决定为患者施行立体定向双侧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来控制帕金森病情。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治疗帕金森
手术在局麻加全麻的情况下进行,安放头部定位器,MR下行头部靶点解剖学定位,内囊结构清晰,丘脑底核、利处移级谈查艺探决苗红核可见。局部浸润麻醉,双侧额部距眉问中点10. 5cm,中线旁开3.5cm弧形切开头皮。颅骨钻孔,骨缘涂布骨蜡,星状切开硬膜,电灼皮层。根据术前定位,先于右侧STN核准确置入电极,进行体外电刺激以验证疗效,观察及测试患者左侧肢体肌张力及活动改善明显,震颤消失,观察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及眼球运动异常等不适的刺激阈值满意,无明显不适主诉。固定电极,将电极另一端经皮下穿至左别欢手析为攻侧切口,缝合右侧头部切口。
同样置入左侧S硫TN核电极,进行体外刺激验证约致超据药够疗效满意,副作用阈值满意,固定电极。暂时包埋电极导线,缝合左侧头部伤口。卸载立体定向装置。全麻患者满意后,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右侧,背部垫高。再次画线,准备于左侧胸前植入脉冲发生器封测备染汉也脱旧贵声。局麻满意后,刀切左耳后头皮至皮下,切口长约3. 5cm,分离皮下肌肉至颅骨表面。左侧益视航范山况判感细锁骨下3cm处作一横切口长约5cm,拟将脉冲发生器植入该处皮下。打开左侧头部切口,从头部切口经左耳后切口至左侧锁骨下3cm处,建立皮下隧道。将导线经皮下隧道与脑深部电极连接,双线固定,并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完毕后体外试验电极各个触点反应良好,缝合切口并包扎。术中患者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王学廉主任医师指示术后予以患者头孢西酮钠2.0g/次,2次/日预防感染,血凝酶止血及神经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察病情变化。
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
患者术后第一日,无特殊不适,心电监测示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等情况,查体时意识清楚。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手术顺利,现病情平稳,停用心电监测,继续予以头孢西酮钠2.0g/次,2次/日预防感染,血凝酶止血及神经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第三日,患者肢体震颤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平稳。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病情平稳,继续予以神经营养及补液支持等治疗,根据患者目前症状,调整美多芭3/4片/次,3次/日,加用森福罗半片/次,3次/日,观察病情变化。
之后李某在院内恢复情况良好,手术效果明显,肢体震颤幅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其他帕金森症状也得到了良好的 控制,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在王学廉教授详细检查后,同意患者拆线出院,同时强调及时开展肢体康复训练,巩固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