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由分析可知,A为氢元素、Z为碳元素、R为氧元素、D为Na元素、E为Si元素、F为氯元素、G为钙元素.
(1)D、F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HClO4,NaOH为离子晶体,HClO4形成分子晶体,离子键强于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晶体熔点NaOH>HClO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Kwc(OH-),高氯酸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Kwc(H+),在相同温度下,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HClO4的溶液,****溶液中c(OH-)等于高氯酸溶液中c(H+),所以Kwc(OH-)=Kwc(H+),即在相同温度下,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X、Y各自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相等.
故答案为:NaOH>HClO4;NaOH为离子晶体,HClO4形成分子晶体,离子键强于分子间作用力;相等.
(2)P为SiH4,燃烧热为1430kJ/mol,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H=1430kJ/mol.
故答案为:SiH4(g)+2O2(g)=SiO2(s)+2H2O(l),△H=1430kJ/mol.
(3)相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与次氯酸钙溶液,次氯酸钙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浓度更大,所以Ca(ClO)2 消毒杀菌能力较强;NaClO溶液中,次氯酸根水解,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不大,次氯酸根远远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 离子浓度Na+>ClO->OH->H+.
故答案为:Ca(ClO)2;Na+>ClO->OH->H+.
(4)上述七种元素间能形成多种常见二元化合物,其中Z与G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存在两类化学键,该物质为CaC2,
CaC2与HC1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与乙炔,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2+2HCl=CaCl2+C2H2↑;ZR2为CO2,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是
![]()
,为直线型结构;化合物ZRF2是COCl2,氯原子与羰基相连,结构式为
![]()
.
故答案为:CaC2+2HCl=CaCl2+C2H2↑;
![]()
;直线型;
![]()
.
(5)R4的分子为O4,分子中每个O原子均与另外两个O原子各形成一个键,最外层达8电子结构,分子中共价键为8×4-6×42=4,则1molO4中共用电子对数为 4NA.
①O4与O3、O2都是氧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①错误;
②O4与O3、O2都是氧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相似,所以O4与氢、碳、钠的单质反应,故②错误;
③O4分子中,每个O原子均与另外两个O原子各形成一个键,最外层达8电子结构,故③正确;
④O4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4;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