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DNA聚合酶
正确选项为C
解析:首先这道题考点是选修本中的基因诊断,所谓的基因诊断就是用放射医企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而检测样本中是养否存在与探针序列互补的同源核酸序列,常用以下方法。
(1)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 此方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特异性DNA探针来检测是否存在基因变异。当待测DNA序列中发生突变时会导致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改变孔绝那,其特异的限制性音备岩马虽实课来娘线酶切片段的状态在电泳迁移率上也会随之改变服黑,借此可作出分析诊断。
(2冷德核呢决居)DNA限制性片断员曲广牛威讲按扩刚五长度多态性分析。 在人类基因组中,平均约200对碱基可发生一对变异(称为中性突变),中性突变导致个体间核苷相若组酸序列的差异,称待安职断织架为DNA多态性。不少DNA多态性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酶解该DNA片段就会产生长度不同的片断,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RFLR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在某一特定家族中,如果某一致病基因与特异的多态性片断紧密连锁,就可用这一多态性片段为一种“遗传标志”,来判断家庭成员或胎儿是否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甲型血友病、囊性纤维病变和苯丙酮尿症等均可借助这一方法得到诊断。
(3)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遗传疾病的遗传基础香有马弱移或是基因序列中发生一种或多种突变。根据已知基因突变位点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两种寡核苷酸探针:一是相应于突变基因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二是相应于正常基因碱基序的寡核苷酸,用次它们分别与受检者DNA进行分子杂交。从而检测受检者基因是否发生突变,以及是否有新的突变类型。
根据题意,可用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因此检测过程中必须用到限制性内切酶。但事实上这道题失分相当严重,高考后我简单统计一元西抓末措希争得下,一个成绩中等的班级总人数为41人,选正确C答案的只有6个,绝大多数学生错选A,而错选A的学生其实思路主要考虑到DNA杂交技术,他们知道DNA杂交技术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种生物的DNA的单链放在一起,含的而关口死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那么,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王协德第调始块方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DNA杂交中要用DNA单链,所以学生考虑到用解旋酶使DNA解旋成单链,但是也山国后船鱼学生忘记了只要把不同来源的DNA分别自木究斤加热到100℃或调节pH到大于13时,双链DNA分子间的氢键就会断裂,就会变性解离成单链,因此实际中根本不需要解旋酶。
选C: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一种在特殊核苷酸序列处水解论信歌女且等双链DNA的内切酶。I型限制性内切酶既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II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后清便盐唱β链中N端第6个氨基酸由谷氨酸转变为缬氨酸。结构基因中相应的核苷酸发生了改变,由正常的CTT 转变为CAT,这样mRNA上密码子也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多肽链的合成错误。
正常的第六密码子周围的核苷酸序列为CCT-GAG-GAG,是限制性内切酶Mst2的识别序列。正常基因用Mst2水解会产生1.15kb和0.20kb两个片断。用32P标记的?-珠蛋白基因作为探针与Mst2水节、电泳后的片断杂交,如果在1.15kb和0.20kb处有两个杂交带,说明该基因没有突变。反之,只有一个杂交带则说明改位点发生了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