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酵解过程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

网友 2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TCA柠檬酸循环和氨基酸循环脂肪酸循环,在某些细菌中还有乙醛酸循环。丙酮酸作为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进入几乎所有代谢循环,希望你理解。

回答

其他回答
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的分解特点和途径 1.糖的分解在有氧和无氧下均可进行,无氧分解不彻底,有氧分解是其继续,最终分解产物是CO2、H2O和能量。 2.糖的分解先要活化,无氧下的分解以磷酸化方式活化;有氧下,以酰基化为主。 3.在动物和人体内,糖的分解途径主要有3条: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乳酸);柠檬酸循环(丙酮酸 →乙酰辅酶A→CO2+H2O);戊糖磷酸途径(葡萄糖→核糖-5-磷酸→CO2+H2O)。植物体中乙醛酸循环是柠檬酸循环的支路。 二、糖酵解 (一)概念和部位 糖酵解(glycolysis)是无氧条件下,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有ATP生成的过程。它是生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涉及十个酶催化反应,均在胞液。 (二)反应过程和关键酶 1.己糖激酶(hexokinase)催化葡萄糖生成G-6-P,消耗一分子ATP。 己糖激酶(HK)分布较广,而葡萄糖激酶(GK)只存在于肝脏,这是第一个关键酶催化的耗能的限速反应。若从糖原开始,由磷酸化酶和脱支酶催化生成G-1-P,再经变位酶转成G-6-P。 2.G-6-P异构酶催化G-6-P转化为F-6-P。 3.磷酸果糖激酶(PFK-Ⅰ)催化F-6-P磷酸化生成F-1,6-DP,消耗一分子ATP。这是第二个关键酶催化的最主要的耗能的限速反应。 4.醛缩酶裂解F-1,6-DP为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醛-3-磷酸。平衡有利于逆反应方向,但在生理条件下甘油醛-3-磷酸不断转化成丙酮酸,驱动反应向裂解方向进行。 5.丙糖磷酸异构酶催化甘油醛-3-磷酸和磷酸二羟丙酮的相互转换。 6.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催化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1,3 -二磷酸甘油酸。这是酵解中唯一的一步氧化反应,是由一个酶催化的脱氢和磷酸化两个相关反应。反应中一分子NAD+被还原成NADH,同时在 1,3-二磷酸甘油酸中形成一个高能酸酐键,为在下一步酵解反应中使ADP变成ATP。 7.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反应(6)和反应(7)联合作用,将一个醛氧化为一个羧酸的反应与ADP磷酸化生成ATP偶联。这种通过一高能化合物将磷酰基转移ADP形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不需氧,是酵解中形成ATP的机制。 8.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 3-磷酸甘油酸转化为2-磷酸甘油酸 9.烯醇化酶催化2-磷酸甘油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FP)。PFP具有很高的磷酰基转移潜能,其磷酰基是以一种不稳定的烯醇式互变异构形式存在的。 10.丙酮酸激酶催化PFP生成丙酮酸和ATP。这是第三个关键酶催化的限速反应。也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丙酮酸是酵解中第一个不再被磷酸化的化合物。其去路: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在某些环境条件(如肌肉剧烈收缩),乳酸脱氢酶可逆地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在酵母,厌氧条件下经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催化,丙酮酸转化成乙醇(酒精发酵)。 葡萄糖+2Pi+2ADP+2NAD+ → 2丙酮酸+2ATP+2NADH+2H++2H2O 葡萄糖+2Pi+2ADP+2H+ → 2乳酸+2ATP+2H2O 葡萄糖+2Pi+2ADP+2H+ → 2乙醇+2CO2+2ATP+2H2O (三)糖酵解能量的估算和生理意义 在体外,1mol葡萄糖→2mol乳酸,ΔGO’= -196kJ/mol 1mol糖原→2mol乳酸, ΔGO’= -183kJ/mol 在机体内,生成 2molATP相当捕获2×30.514=61.028 kJ/mol 葡萄糖酵解获能效率=2×30.514/196×100% = 31% 糖原酵解获能效率=3×30.514/196×100% = 49.7% 糖酵解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供能途径,其生理意义是为机体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应激状态)提供能量满足生理需要。例如,剧烈运动时,肌肉内ATP大量消耗,糖酵解加速可迅速得到ATP;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靠糖酵解供能;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视网膜细胞代谢极为活跃,不缺氧时亦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四)糖酵解的调控 糖酵解三个主要调控部位,分别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PFK)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 HK被G-6-P变构抑制,这种抑制导致G-6-P的积累,酵解作用减弱。但G-6-P可转化为糖原及戊糖磷酸,因此HK不是最关键的限速酶。 PFK被ATP变构抑制,但这种抑制作用被AMP逆转,这使糖酵解对细胞能量需要得以应答。当ATP供应短缺(和AMP充足)时,加快速度,生成更多的ATP, ATP足够时就减慢速度。柠檬酸可增加ATP对酶的抑制作用;F-2,6-DP可消除ATP对酶的抑制效应,使酶活化。PFK被H+抑制,可防止肌乳酸过量导致的血液酸中毒。 丙酮酸激酶被F-1,6-DP活化,加速酵解。ATP、丙氨酸变构抑制此酶。 三、糖的有氧分解 (一)概念和部位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是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TCA),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是在细胞的胞液和线粒体两个部位进行的。 (二)反应过程和关键酶 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胞液进行。与酵解反应过程所不同的是3- 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的NADH进入线粒体氧化。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丙酮酸脱氢酶系是由3种酶和5种辅助因子组成的多酶复合体,是关键酶。整个过程中无游离的中间产物,是个不可逆的连续过程。 第三阶段是柠檬酸循环(又称三羧酸循环或 Krebs循环,1937年提出,1953年获诺贝尔奖)。此循环有8步酶促反应: 1.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和CoASH。是第一个关键酶催化的限速反应。 2.顺乌头酸酶催化柠檬酸异构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琥珀酸,再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此步是第一次氧化脱羧,异柠檬酸脱氢酶是第二个关键酶。 4.α- 酮戊二酸由α-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催化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此酶系由3种酶和5种辅助因子组成,是第三个关键酶催化的第二次氧化脱羧。 5.琥珀酰CoA在琥珀酰硫激酶催化下生成琥珀酸。这是循环中惟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GDP磷酸化形成GTP。 6.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为延胡索酸。这是第三步脱氢,生成FADH2。 7.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作用下水化形成苹果酸。 8.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为草酰乙酸。这是第四步脱氢,生成NADH+H+ 一次三羧酸循环过程,可归结为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次脱羧,三个关键酶促反应,四步脱氢氧化反应。每循环一次产生12分子ATP,总反应: 乙酰CoA+2H2O+3NAD+ +FAD+ADP+Pi→2CO2+3NADH+3H++FADH2+CoASH+ATP (三)能量的估算和生理意义 在体外,1mol 葡萄糖→CO2+H2O,ΔGO’= -2840kJ/mol。 体内总反应:葡萄糖+6O2+36/38ADP+36/38Pi→6 CO2+42/44H2O+36/38ATP 第一阶段生成6或8分子ATP,即 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2分子ATP、2分子NADH+H+(1分子NADH+H+在胞液转运到线粒体氧化,经不同的转运方式,可生成2或3分子ATP)。 第二阶段是6ATP,即 2分子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2分子乙酰CoA与2分子NADH+H+ ,后者经电子传递链生成6ATP。 第三阶段是24ATP,即 2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生成2×12 = 24ATP。 葡萄糖有氧氧化的获能效率 = 38×30.5/2840×100% = 40% 糖的有氧氧化生理意义:①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是机体利用糖和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②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最终代谢通路和转化的枢纽。糖转变成脂是最重要的例子。③三羧酸循环在提供某些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中起重要作用。 (四)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三羧酸循环在细胞代谢中占据中心位置,受到严密的调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的反应是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必经之路,可通过变构效应和共价修饰两种方式进行快速调节,乙酰CoA及 NADH+H+ 对酶有反馈抑制作用。 三羧酸循环中3个不可逆反应是调节部位。关键酶的活性受ATP、柠檬酸、NADH的反馈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是主要的调节点,AD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变构激活剂。
回答者:网友
官方回答
回答者:小九六 官网
小九六为您提供优质国内供应商162家,乙醛酸厂家
我来回答

猜你可能关注

换一批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途径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体 乙醛酸代谢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途径 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循环名词解释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体 乙醛酸循环途径 乙醛酸检测方法 乙醛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醛酸代谢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市场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乙酯 50 甲苯溶液 乙醛酸乙酯的缩合反应 乙醛酸支路 呋喃乙醛酸 乙醛酸msds 乙醛酸生产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50% 乙醛酸循环途径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乙酯价格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结晶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是草酰乙酸吗 乙醛酸怎么中和酸 乙醛酸是危险品吗 乙醛酸是酮酸么 乙醛酸与色氨酸反应 乙醛酸是有机合成的 乙醛酸跟硫酸反应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途径 乙醛酸代谢 乙醛酸合成 乙醛酸体 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 乙醛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体 乙醛酸循环的产物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循环体在哪个膜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途径 乙醛酸代谢 乙醛酸合成 乙醛酸体 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 乙醛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途径 乙醛酸代谢 乙醛酸合成 乙醛酸体 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 乙醛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合成 乙醛酸体 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 乙醛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生产厂家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途径 乙醛酸代谢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的用途 乙醛酸结构简式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化妆品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和氨基缩合 乙醛酸和尿素 乙醛酸的用途 乙醛酸结构简式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化妆品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价格 乙酸可以形成乙醛酸吗 顺酐臭氧化法制乙醛酸 乙醛酸跟硫酸反应 乙醛酸的氧化还原性 乙醛酸循环发生在? 乙醛酸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乙醛酸怎么中和酸 色氨酸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是有机合成的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能测气相吗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 乙酸可以形成乙醛酸吗 顺酐臭氧化法制乙醛酸 乙醛酸跟硫酸反应 乙醛酸的氧化还原性 乙醛酸循环发生在? 乙醛酸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乙醛酸怎么中和酸 色氨酸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是有机合成的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能测气相吗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 乙酸可以形成乙醛酸吗 顺酐臭氧化法制乙醛酸 乙醛酸跟硫酸反应 乙醛酸的氧化还原性 乙醛酸循环发生在? 乙醛酸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乙醛酸怎么中和酸 色氨酸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是有机合成的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能测气相吗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 乙酸可以形成乙醛酸吗 顺酐臭氧化法制乙醛酸 乙醛酸跟硫酸反应 乙醛酸的氧化还原性 乙醛酸循环发生在? 乙醛酸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乙醛酸怎么中和酸 色氨酸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是有机合成的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能测气相吗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 乙酸可以形成乙醛酸吗 顺酐臭氧化法制乙醛酸 乙醛酸跟硫酸反应 乙醛酸的氧化还原性 乙醛酸循环发生在? 乙醛酸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乙醛酸怎么中和酸 色氨酸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是有机合成的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能测气相吗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 乙醛酸一水合物 乙醛酸的用途 乙醛酸结构简式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化妆品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和氨基缩合 乙醛酸和尿素 乙醛酸的用途 乙醛酸结构简式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化妆品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和氨基缩合 乙醛酸和尿素 乙醛酸的用途 乙醛酸结构简式 乙醛酸化学式 乙醛酸化妆品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价格 乙醛酸和氨基缩合 乙醛酸和尿素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和氨基缩合 乙醛酸和尿素 乙醛酸体 乙醛酸草酸 乙醛酸盐 乙醛酸钾 乙醛酸一水合物 乙醛酸体 乙醛酸草酸 乙醛酸盐 乙醛酸钾 乙醛酸一水合物 乙醛酸体 乙醛酸草酸 乙醛酸盐 乙醛酸钾 乙醛酸一水合物 乙醛酸体 乙醛酸草酸 乙醛酸盐 乙醛酸钾 乙醛酸结构式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循环名词解释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结构式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循环名词解释 乙醛酸循环 手性环氧氯丙烷 环氧氯丙烷结构式 环氧氯丙烷价格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循环名词解释 乙醛酸循环 环氧氯丙烷结构式 环氧氯丙烷价格 乙醛酸结构式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循环名词解释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结构式 手性环氧氯丙烷 乙二醛 氰乙酸乙酯 氰乙酸乙酯 氰乙酸乙酯 氰乙酸乙酯 乙二醛 乙二醛 乙二醛 乙二醛 油酸甲酯 油酸甲酯 油酸甲酯 油酸甲酯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 乙醛酸钠 乙醛酸钠 乙醛酸钠 乙醛酸钠 固体乙醛酸 固体乙醛酸 固体乙醛酸 固体乙醛酸 2-噻吩乙醛酸 2-噻吩乙醛酸 2-噻吩乙醛酸 2-噻吩乙醛酸 r-环氧氯丙烷 r-环氧氯丙烷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 乙醛酸一水合物 一水合乙醛酸 乙醛酸一水合物 一水乙醛酸 乙醛酸一水合物 一水乙醛酸 一水乙醛酸 一水乙醛酸 一水乙醛酸 苯乙醛酸 苯乙醛酸 苯乙醛酸 苯乙醛酸 氯化锌 氯化锌 氯化锌 氯化锌 环氧丙烷 环氧丙烷 亚硝酸钾 亚硝酸钾 亚硝酸钾 亚硝酸钾 邻硝基苯酚钠 邻硝基苯酚钠 邻硝基苯酚钠 邻硝基苯酚钠 乙醛酸甲酯 乙醛酸甲酯 乙醛酸甲酯 乙醛酸甲酯 乙醛酸甲酯 乙醛酸甲酯 乙醛酸甲酯 乙醛酸乙酯 乙醛酸乙酯 乙醛酸乙酯 乙醛酸乙酯 乙醛酸乙酯 乙醛酸乙酯

化工词典

乙醛酸结构式图片|298-12-4结构式图片
乙醛酸
2-oxoacetic acid
298-12-4
C2H2O3
74.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