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细胞系
RIN细胞系
RIN细胞系大鼠胰岛素瘤(RIN)细胞系源于可移植的胰岛细胞瘤。最早的肿瘤是通过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近交系NEDH大鼠得到的。从这种肿瘤构建细胞系的过程中建立了两种细胞系:一种是RINr,来源于NEDH大鼠维持的肿瘤;另一种RINm,来源于裸鼠维持的肿瘤。进一步的研究产生了很多亚克隆或源于RIN m,或源于RINr。大部分亚克隆细胞系分泌生长抑素和胰岛素。基于RIN m的RIN m5f亚克隆较高的胰岛素分泌率常用于进一步研究,但是这种细胞系也同时分泌生长抑素和胰高血糖素。
HIT细胞系
来源于仓鼠的胰岛素瘤细胞,已被广泛的应用。HIT细胞是由分离的叙利亚地鼠胰岛细胞转染SV40病毒得到的,保留了正常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的本质特征,是进一步研究分泌系统生物化学的重要工。HIT T15细胞系是最初细胞系的亚克隆并有高胰岛素含量。后期的研究表明HIT T15细胞系分泌胰岛素的同时伴随着胰高血糖素的产生。
βTC细胞系
βTC胰岛素瘤细胞系来源于大鼠胰岛素启动因子控制下表达SV40 T抗原转基因小鼠的胰岛素瘤细胞。关于这些细胞系的第一种胰岛素分泌细胞βTC3的详细特征显示,即使这些细胞在很大范围内对促分泌物的刺激发生反应,而葡萄糖刺激的反应能力仍在一个亚生理范围内。
MIN细胞系
应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Masayuki等从转基因小鼠胰腺发生的胰岛细胞瘤中建立了2种胰岛β细胞株,分别命名为MIN6和MIN7。研究表明,胰岛β细胞株MIN6在高糖浓度时胰岛素的分泌明显增加,其胰岛素分泌量和S型反应曲线类似于培养的正常胰岛细胞。进一步对胰岛β细胞株MIN6在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糖转运、糖氧化磷酸化以及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表明,MIN6细胞内调节糖浓度依赖胰岛素分泌的细胞成分在质和量上都类似于正常的胰岛。胰岛β细胞株MIN6的建立,不仅为进一步研究β细胞内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机理,甚至为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调控水平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更为适合的模型。
NIT 1细胞系
NOD/Lt小鼠含有杂种鼠胰岛素启动子SV40 T抗原基因而自发产生β细胞腺瘤。NIT 1是建立在这种非肥胖转基因小鼠上的一种胰岛β细胞株,用来研究β细胞的免疫功能[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18代的细胞大部分分泌胰岛素,只有不到5%的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所有细胞都不分泌胰多肽和生长抑素。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仅为胰岛素含量的0.27%。Northern bloting分析证明有高水平的胰岛素mRNA,仅有微量胰高血糖素mRNA,未检测到生长抑素mRNA。早期继代细胞在葡萄糖浓度5.5~16.5 mmol/L内胰岛素释放增加,但仅增加30%。由于细胞不仅表达T抗原,表面还存在亲嗜性逆转录病毒,其在免疫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