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6-85-7 (氯化锌,Zinc chloride)

结构式:
CAS号:
7646-85-7
中文名称:
氯化锌
英文名称:
Zinc chloride
安全信息:
分子式:
Cl2Zn
分子量:
136.314994812012
简介:
氯化锌是无机盐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它应用范围极广。氯化锌易溶于水,是固体盐中溶解度最大的(25°C,432g/100g),其原因是溶于水形成配酸H[ZnCl2(OH)]。溶于甲醇、乙醇、甘油、丙酮、乙醚,不溶于液氨。潮解性强,能自空气中吸收水分而潮解。具有溶解金属氧化物和纤维素的特性。熔融氯化锌有很好的导电性能。灼热时有浓厚的白烟生成。氯化锌有腐蚀性,有毒。
虽然目前国内氯化锌的工业生产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氯化锌工业生产将会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管制类

氯化锌(7646-85-7)名称与标识符

名称

中文别名:
氯化锌;氯化锌(一级);锌氯粉;无水氯化锌;氯化锌水合物;氯化锌, ACS;氯化锌, 1M IN DIETHYL ETHER;电池级氯化锌;工业级氯化锌;氯化锌 CP;氯化锌标准溶液;氯化锌溶液;液体氯化锌溶液密度2.0;固体氯化锌,电池级氯化锌,无水氯化锌;氯化锌,1.0M乙醚溶液;氯化锌,无水;
英文别名:
Zinc chloride;2-AMINO-2-HYDROXYMETHYL;2-AMINO-2-(HYDROXYMETHYL)-1,3-PROPANEDIOL;2-AMINO-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2-AMINO-(HYDROXYMETHYL)-1,3-PROPANEDIOL;2-HYDROXYMETHYL-2-AMINO-1,3-PROPANEDIOL;4G 1MTRIS, PH 8.0;AMINOMETHYLIDINE TRIMETHANOL;ATX TRIS BUFFER;BUFFER TRIS;MOLE-READY-TRIS BASE;SPECTRIS(R);SPECTRIS(TM);THAM;TIMTEC-BB SBB006714;TRI(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TRIMETHYLOL AMINOMETHANE;TRIS;TRISAMINE;Zinc atomic spectroscopy standard concentrate 1.00 g Zn;anhydrous trimethylamine N-oxide;anhydrous trimethylamine oxide;anhydrous zinc chloride;Methanamine,N,N-dimethyl-,N-oxide;N,N-Dimethylmethanamine N-oxide;TMAO;Trimethylamine oxide;trimethylamine-N-oxide;Trimethyloxamine;Triox;Dichlorozinc;Additive Screening Solution 29;Kit-No 78374;Additive Screening Solution 29/Kit-No 78374;zinc dichloride;Caswell No. 910;Zinc chloride fume;Zinkchlorid;Zinkchloride [Dutch];Zinco (cloruro di) [Italian];Zinkchloride;Zinc chloride (USP:JAN);Zinc chloride (TN);Zinc chloride (99.99%-Zn) PURATREM;Zinc chloride, anhydrous, beads, amorphous, -10 mesh, 99.999% trace metals basis;Zinc chloride, 99.999% trace metals basis;WLN: ZN G2;Zinc chloride, ACS reagent, >=97%;Zinc chloride, anhydrous, beads, amorphous, -10 mesh, 99.99% trace metals basis;ZINC CHLORIDE, (ANHYDROUS);Zinc chloride, anhydrous, powder, >=99.995% trace metals basis;Zinc chloride, BioReagent, for molecular biology, suitable for cell culture, suitable for insect cell culture;CLOLURO DI ZINCO;Zinc chloride, 1.9M in 2-MeTHF;USEPA/OPP Pesticide Code: 087801;Zinc chloride, 1M in diethyl ether, packaged under Argon in resealable ChemSeal bottles;MFCD00011295;Zinc (chlorure de) [French];Zinc chloride, JIS special grade, >=98.0%;Q204714;Zinc chloride, anhydrous [UN2331] [Corrosive];CCRIS 3509;Zinc chloride, anhydrous, free-flowing, Redi-Dri(TM), reagent grade, >=98%;Zinc chloride, puriss. p.a., ACS reagent, reag. ISO, reag. Ph. Eur., >=98%;Zinkchlorid [German];Chlorure de zinc [French];86Q357L16B;Zinco (cloruro di);Zinc chloride, BioReagent, for molecular biology, >=97.0%;Zinc chloride, LR, >=97%;Zinc chloride, anhydrous, free-flowing, Redi-Dri(TM), ACS reagent, >=97%;Zinc chloride in plastic container;Zinc chloride (JP17/USP);Zinc chloride, reagent grade, >=98%;ZINCCHLORID;Zinc chloride (ZnCl2);NSC 529648;Zintrace;UN1840;Caswell No 910;FT-0645122;Zinc chloride, for molecular biology;BRD-K46586998-001-01-1;Zinc chloride, puriss., meets analytical specification of Ph. Eur., BP, USP, 98-100.5%;Zinc chloride, SAJ first grade, >=95.0%;AKOS016017250;Zine dichloride;EINECS 231-592-0;Zinc chloride, p.a., 97.0%;Zinc chloride [USP:JAN];Chlorure de zinc;EC 231-592-0;7646-85-7;Zinc(II) chloride;HSDB 1050;EPA Pesticide Chemical Code 087801;Zinc chloride, ultra dry;D02058;UNII-86Q357L16B;CHLORZINK;UN2331;Zinc (chlorure de);NSC529648;AI3-04470;Zinc chloride standard solution;Zinc chloride in THF;Zinc Chloride, ACS Grade, anhydrous;231-592-0;FZ01332;Zinc chloride, 1,9 M in 2-MeTHF;

标识符

MDL:
MFCD00011295
InChIKey:
JIAARYAFYJHUJI-UHFFFAOYSA-L
Inchi:
1S/2ClH.Zn/h2*1H;/q;;+2/p-2
SMILES:
[Zn](Cl)Cl

氯化锌(7646-85-7)物化性质

实验特性

  • LogP : 1.37650
  • PSA : 0.00000
  • Merck : 10132
  • 折射率 : INDEX OF REFRACTION: 1.681; 1.713
  • 水溶性 : 432 g/100 mL (25 ºC)
  • 沸点 : 732°C(lit.)
  • 熔点 : 293 °C (lit.)
  • 蒸气压 : 1 mmHg ( 428 °C)
  • 闪点 : 华氏:-4 °F
    摄氏:-20 °C
  • 溶解度 : H2O: 4 M at 20 °C, clear, colorless
  • 浓度 : 0.5 M in THF
  • 颜色与性状 : 白色六方晶系粒状结晶或粉末。
  • PH值 : 5 (100g/l, H2O, 20℃)
  • 稳定性 : hygroscopic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甘油、丙酮、乙醚,不溶于液氨。
  • 敏感性 : Hygroscopic
  • 密度 : 1.01 g/mL at 20 °C

计算特性

  • 精确分子量 : 133.86700
  • 氢键供体数量 : 0
  • 氢键受体数量 : 0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0
  • 同位素质量 : 133.866852
  • 重原子数量 : 3
  • 复杂度 : 2.8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无可用
  • 表面电荷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0

氯化锌(7646-85-7)国际标准相关数据

EINECS:
231-592-0

氯化锌(7646-85-7)海关数据

海关编码:
2827399000
海关数据:

中国海关编码:

2827399000

氯化锌(7646-85-7)推荐厂家 更多厂家(1)

公司名称手机号/电话联系人QQ微信询单
上海吉至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8117592386
021-57481218
吉至试剂 3007522982
询单

氯化锌(7646-85-7)相关文献

氯化锌(7646-85-7)参考资料

Reaxys RN:
8128175
Beilstein:
231-592-0
PubChem CID:

氯化锌(7646-85-7) MSDS

基础信息

>
国标编号:83504CAS No.:7646-85-7
中文名称:氯化锌英文名称:Zinc chloride
分子式:Cl2Zn分子量:136.314994812012
蒸汽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锌
化学品英文名称:Zinc chlori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7646-85-7
分子式:ZnCl2
分子量:136.2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氯化锌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氯化锌1007646-85-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3类 其它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氯化锌烟雾可引起支气管肺炎。高浓度吸入可致死。患者表现有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眼接触可致结膜炎或灼伤。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严重者可致死。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l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遇水迅速分解,放出白色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使其溶于a.水、b。酸、或c.氧化成水溶液状态,再加硫化物发生沉淀反应,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OSHA 1mg[烟尘]/m3;A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无臭,易潮解。
pH: 
熔点(℃):365
沸点(℃):732
相对密度(水=1):2.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0.13/428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分子式:ZnCl2
分子量:136.29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甘油,不溶于液氨。
主要用途:用作脱水剂、缩合剂、媒染剂、石油净化剂,还用于电池、电镀、医药等行业。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氯化氢。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倒入水中,再加纯碱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或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83504
UN编号:233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 类其它腐蚀品;车间空气中氯化锌(烟)卫生标准 (GB 16247-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2
MSDS修改日期:年月日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氯化锌烟雾可引起支气管肺炎。高浓度吸入可致死。患者表现有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眼接触可致结膜炎或灼伤。口服腐蚀品腔和消化道,严重者可致死。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31mg/kg(小鼠腹腔)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遇水迅速分解,放出白色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EPA方法 7950)
空气中的测定:样品用滤器收集后,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NIOSH法)

5.环境标准:
美国(1981)职业环境空气容许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值 1mg/m3(氯化锌烟雾)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使其溶于a.水、b.酸、或c.氧化成水溶液状态,再加硫化物发生沉淀反应,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倒入水中加纯碱搅拌中和后,再用水冲稀排入下水道,或者从废催化剂中回收氯化锌,用作聚丙烯纤维纺丝溶液的添加剂。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