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抢占车用锂电市场
2010年08月12日 09:55 化工日常
锂电

日本富士经济公司所作的市场分析预测,全球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到2012年将增长到6187亿日元(约合69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89%。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未来将成为锂离子电池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化工巨头们由于看好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商机,加快了占领市场的步伐。

韩国LG化学公司估计,环保电池车市场将从目前的90万辆,增至2013年的330万辆和2015年的460万辆,届时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韩元以上。为了提前应对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LG化学去年6月上旬宣布将在韩国国内建立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厂。公司计划在2013年之前投资1万亿韩元,打造新一代电池生产基地,2015年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实现2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并占领全球市场20%以上的份额。据其预计,工厂建成后将提供3000多个就业机会。在筹建工厂的同时,LG化学也与多家汽车业巨头签订了供货协议。

去年1月美国通用汽车同LG化学就混合动力车充电电池供货合约达成协议。LG化学将向通用Volt混合动力车提供锂离子电池。今年2月5日,LG化学宣布,将于下半年起向重庆长安汽车公司供应锂离子电池,用于其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4月26日,LG化学表示,它已成为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供应商。7月13日,福特汽车公司与LG化学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CPI签约,将由CPI供应其将推向美国市场的2011福特福克斯版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美国商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伊顿(Eaton)公司7月16日也宣布,选择CPI为其未来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用电池。CPI公司在美国Holland新建的电池制造厂已于当天开建。

通过加强与全球各大型汽车企业的合作,韩国SK能源公司将全面进军全球汽车电池市场。去年10月,SK能源入选戴姆勒商用汽车子公司三菱扶桑生产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供应商。SK能源将与戴姆勒公司合作,在未来两年内共同推进电池项目的开发。SK能源7月23日宣布,将向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EVs)供应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一次充电可行程160千米,最高车速可达130千米/小时,将于2011年全面批量生产。

SK能源早在2008年10月底就宣布投资1590亿韩元(1.1亿美元)扩产锂离子电池,截至2009年6月已开发出六种锂离子电池。此外,该公司4月9日宣布,将与美国先进电池联盟(USABC)一起参加为期一年的技术评估计划,对其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进行评估,USABC为该项目提供50%的资金。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也在积极扩大电池材料产能,储备竞争力。该公司5月28日宣布,目前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的锂离子电池需求激增,公司决定将其位于水岛事业所的正极材料装置产能,从600吨/年提高到2200吨/年,扩能工程预计于10月完成。公司于2009年10月开始在旗下水岛事业所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除了正极材料外,三菱化学还同时生产锂离子电池其他三项主要材料,目前负极材料年产能为3000吨,电解质年产能为8500吨,分离膜年产能为1200万平方米。另外,公司近期在中国组建了合资企业,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的球形石墨。

此外,不断开发新产品也是公司制胜的法宝。美国杜邦公司于8月4日宣布,推出纳米纤维聚合锂离子电池用新型分离膜,这种新的聚酰亚胺基分离膜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上,可将电池动力提高15%~30%,电池寿命延长20%,并能改进电池的安全性。含有这种分离膜的电池可快速充电,并使混合动力汽车所需的电池数减少1/3。杜邦公司已在美国德拉瓦州和韩国首尔等生产基地生产该分离膜材料,另外,在弗吉x亚州的新工厂预计于2011年第一季度投产,初期产品将主要供应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