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随着多种人工合成的TLRs配基的出现, 不仅方便了中性粒细胞免疫相关的功能学研究, 也更有利于今后人工合成的TLR配基成为治疗药物走向工业化生产以及临床应用。所以, 若能找到适合的TLR配基, 增强中性粒细胞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杀伤功能, 减少过度炎症损伤, 充分发挥机体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作用, 对细菌感染所致炎症的治疗以及相关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现有研究发现, 中性粒细胞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都有关, 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及明确对应靶标, 为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前期研究表明, 骨髓来源干细胞可被5-AZA等因子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均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能力, 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据报道, BMSCs在心肌梗死动物体内的转分化效率极低(<1%), 尽管经药物(如吡格列酮、坎地沙坦和5-氮杂胞苷等)处理后或细胞因子(FGF、IGF-1和骨形成蛋白2等)刺激后, 可将转分化效率提高2~3倍, 但目前并不是其发挥心肌修复的重要机制。另外一项研究表明, BMMNCs修复心肌的机制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而促进血管新生, 并对BMMNCs分化为心肌细胞这一机制提出质疑。近些年报道显示, BMMNCs对梗死心肌的修复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实现, BMMNCs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可直接或间接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节心肌炎症系统平衡等。因此,BMMNCs修复梗死心肌的机制还需要在动物体内做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