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苍耳子 cangerzi
别名:苍子、胡苍子、牛虱子、苍郎种、苍耳实、苍棵子、老苍子。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带总苞的胞果。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糙,被短毛。单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三角形,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边缘有缺刻及不规则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绿色,粗糙或被短白毛,基部有显著的脉3条。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小,1列;花托圆柱形,有鳞片;小花管状,顶端5齿裂,雄蕊5枚,花药近于分离,有内折的附片;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内列苞片大,结成一个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一个,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瘦果倒卵形,包藏在有刺的总苞内,无冠毛。花期5~6月,果期6~8月。
产地分布: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8~9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置锅内,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去刺,筛净。
药材性状: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1.7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黄绿色、棕绿色或暗棕色,着生多数长约2毫米的钩刺。一端有两根较粗大的尖刺,分离或相连,外皮(总苞)坚韧,内分2室,各藏1个小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果皮灰黑色,纸质;一端具1刺状突起的柱基;种子浅灰色,种皮膜质,内有2片子叶,胚根位于尖端。气微弱,味微苦、油样。以粒大饱满、色黄绿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9.2%,主要成分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蜡醇、β-谷甾醇、γ-谷甾醇及β-谷甾醇、卵磷脂、脑磷脂。此外,还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等以及糖类、有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