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名称 | 代谢组学服务UPLC---Q-TOF LC/MS,靶向代谢组 |
| 提供商 | 西农生(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代谢组学服务UPLC---Q-TOF LC/MS
声明:为保护客户的权益与保密协议,在保证实验结果真实有效的前提下,我们对实验的数据进行了适当的变动处理,简化了实验流程及采样数量。请勿转载!责任自负!
使用仪器:液-质联用
UPLC-----Agilent 1290
样品信息:
患病组血清样品vs.对照组血清样品
实验流程:
通过UPLC----Q-TOF LC/MS分析,分析患病组和对照组血清样品代谢成分,获得代谢组分的实验数据。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寻找患病组和对照组中具有差异性的代谢组分,建立未知样本分析模型。
实验步骤:
一、采样
对样本来源进行分组,并记录性别、年龄、病情、治疗等信息;
采集全血,离心后获得血浆/清样本,于-80℃冰箱中保存。
血浆/清样本用提取液沉淀蛋白,并于-20℃下提取化合物1 h;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经真空抽干后复溶于甲醇溶液。
二、仪器分析及数据预处理(信息峰的提取和识别)
图一 人血清样品典型的LC/MS总离子流图(TIC, ESI+,m/z 60–1000.)
三、数据分析
图二:主成分(PCA)得分图:每个点代表一个样本,对照组和患病组样本在CA空间可以明显的分为两组
图三: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3D PLS-DA,S-Plot),寻找候选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诊断和模型识别
四、差异代谢物鉴定
图四:高分辨率MS/MS鉴定,右图是左图(一级质谱结果)单峰的二级质谱结果
另:生物信息学服务内容:后期数据分析及挖掘
A、疾病识别,诊断模型
B、系统生物学分析
图五:疾病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代谢通路分析,阐释发病机制和生命现象
靶向代谢组:小分子化合物定量分析
运用LC-MS/MS、HPLC、GC-MS对样品中指定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项目 | 检测内容 | |
| 靶向组学分析/能够提供定性和相对定量结果,如提供标品可定量 | 靶向脂质 | PC,PE,CER,SM等(200多种)(加内标需另议) |
| 游离脂肪酸 | ||
| 靶向氨基酸 | 全谱氨基酸(20种) | |
| 氨基酸类衍生物及部分极性小分子 | 60多种极性小分子 | |
| 维生素 | 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 | |
| 神经递质 | ||
| 乙酰肉碱 | ||
| 花生四烯酸类 | 根据检测指标数量增加 | |
| 胆汁酸 | 胆汁酸的检测(20) | |
| 有机酸 | GC-MS检测TCA循环有机酸 | |
| 非靶向代谢组学 | 非靶向全脂质 | C18正负两种采集模式 |
| 传统非靶向代谢组学 | C18正负两种采集模式(兼顾一部分脂质,和一部分极性分子) | |
| 非靶向代谢组学 | 非靶向脂质组学合并 HILIC正采集模式 | |
| 非靶向代谢组学 | 非靶向脂质组学合并 HILIC正负采集模式 | |
| 外源性靶向分析 | 药代动力学 | 药时曲线,药物代谢物浓度监测,组织分布 |
| 中药血清化学 | 中药成分鉴定以及归属,多组分浓度测定 | |
| 中药入血成分筛查,组织分布,多组分药代动力学 | ||
| 其他 | 其他靶向组分检测,提供标品也可作方法开发和方法学验证 | |
| 数据处理: | ||
| 非靶向数据分析 | 非靶向数据处理 | 靶向质谱数据处理(去噪,提取,匹配,积分),不包括差异比较 |
| 非靶向组学差异分析 | 组间代谢组学差异分析,并鉴定差异最为明显的组分 | |
| 靶向数据分析 | 靶向分析报告 | (根据实际实验内容)提供定性结果,相对定量的峰面积或组分浓度检测结果 |
1 、AB5500 Qtrap
详见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