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取血有多种方式,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采取少量血液和中量,大量血液,可采用抗凝管和促凝管来接取。
| 血量 | 部位 | 动物 | 
| 少量 | 尾静脉 | 大鼠,小鼠 | 
| 眼底静脉丛 | 兔,大鼠,小鼠 | |
| 中量 | 耳中央动脉 | 兔 | 
| 心脏 | 大鼠,小鼠 | |
| 断头 | 大鼠,小鼠 | |
| 大量 | 股动脉 | 兔,狗 | 
| 心脏 | 兔,狗 | |
| 摘眼球 | 大鼠,小鼠 | 
小鼠的取血方法
采血是动物实验中经常应用的样本采集方法之一。小鼠采血方法种类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腹主动脉采血、眼眶静脉丛取血、摘眼采血、剪尾采血、心脏采血、断头采血、颈动静脉采血和股动静脉采血等方法。
1、腹主动脉采血
将小鼠麻醉后用组织剪剖开腹部,分离出腹主动脉。一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将针头近乎平行(小于30°)刺入腹主动脉,另一手固定针头,一手缓慢抽动注射器,抽取所需量血液。取完血后,用棉球轻压针眼处,快速拔出针头。
2. 眼眶静脉窦采血
小鼠麻醉后,常规抓取小鼠,置于采血台上,左手拇指及食指抓住鼠两耳之间的皮肤使鼠固定,并轻轻压迫颈部两侧,阻碍静脉回流,使眼球充分外突,提示眼眶后静脉丛充血。右手持采血管,将尖端与小鼠面部成45℃的夹角,沿内眦插入内眼角,滑入眼球后方,轻轻向眼底方向刺入,当感到有阻力时即旋转采血管以切开静脉丛,血液即流入采血管中。采血结束后,拔出采血管,放松左手,使用无菌纱布块轻轻压迫眼眶帮助止血。
优点: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方法简单,便于掌握。血流较快,采血量多,能在较短时间内采约0.5mL血。伤口较小,愈合较快。成功率高,死亡率低。
缺点:不能避免组织液的混入,对于血样要求较高的研究应谨慎使用。
3. 剪尾采血
手拇指和食指从背部抓住小鼠颈部皮肤,将小鼠头朝下,小鼠保定后将其尾巴置于50°热水中浸泡数分钟,使尾部血管充盈。擦干尾部,再用剪刀或刀片剪去尾尖1~2mm,用试管接流出的血液,同时自尾根部向尾尖按。取血后用棉球压迫止血并用 6%液体火棉胶涂在伤口处止血。每次采血量0.1ml,可在取血量较少时采用。
4. 摘除眼球采血
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抓取小鼠的颈部头皮,小指和无名指固定尾巴。轻压需要摘取的眼部皮肤,使眼球充血突出。用眼科剪剪去小鼠的胡须,防止血从胡须处留下引起溶血。用眼科弯镊夹取眼球并快速摘取,并使血液从眼眶内流入0.5mlEP管中。待小鼠取血完毕后,断颈处死。
5. 心脏采血
小鼠仰卧位固定,剪去胸前区被毛,皮肤消毒后,用左手食指在左侧第3~4肋间触摸到心搏处,右手持带有4~5号针头的注射器,选择心搏最强处穿刺,当刺中心脏时,血液会自动进入注射器。每次采血量0.5~0.6ml。
优点:取血快,血液不易凝集,心区面积大,进针准确性较高,可一针见血,且采血量能满足大量试验需要。
缺点:心脏损伤较大,难以迅速愈合,不利于短期连续采血。
6. 颌下静脉采血
将小鼠固定在左手中,在小鼠头部下颌部准确把握颌下静脉丛血管位置,血管位于下颌骨后方咬肌边缘。酒精棉球擦拭采血部位消毒后,将灭菌注射针头迅速刺入颌下静脉丛血管,刺入深度约为3mm,血液即流出。采血结束,立即用灭菌干棉球压迫止血。
7. 尾静脉采血
将小鼠固定好,将尾巴拉直,用酒精棉球擦拭尾巴或者用热水或者热毛巾焐热尾巴, 使尾部静脉扩张。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大拇指将小鼠尾巴固定。握住1ml 注射器前面0.1ml处。右手小指搭在拽着鼠尾的左手拇指处斜15°角缓慢进针。适当增加内压看有无回血,若有回血则缓慢抽取所需血量,棉签按压止血。
8. 舌下静脉采血
将小鼠麻醉后仰卧于实验台面上并固定,用眼科弯镊将小鼠舌头拉出,可明显看到小鼠舌下静脉。持才血症与舌面呈10°夹角插入舌下静脉,见有回血缓慢抽取,直至采到所需血量。
9. 隐静脉采血
将小鼠置于固定管或架中,但保持后腿可自由活动,剃除跗部的毛。为使膝盖与踝关节之间的隐静脉更加明显,可以在后腿膝盖以上使用止血带。在近尾侧的皮肤表面可以找到隐静脉。针垂直于皮肤表面扎破血管。不要进针过深,以免刺穿肌肉或碰到骨头。血液会从入针处慢慢流出,用毛细采血管收集,并松开止血带。采血结束后,按压伤口或使用止血剂(如硝酸银)以止血,并将小鼠放回笼内。
10. 尾侧静脉及尾正中动脉采血
将小鼠麻醉后,平躺放置在实验台面上,中指、食指固定小鼠尾部,用刀片轻划小鼠尾侧静脉或尾正中动脉,待血液流出后,用移液枪吸取血液。取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止血。
11. 断头采血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以背部较紧的捏住小鼠颈部皮肤,并作小鼠头部朝下的姿势。右手用剪刀猛剪鼠颈,约1/2-4/5的颈部剪断,让血自由滴入容器中。
采血时要注意一只成年小鼠的循环血量大约是1.5~2.5ml,大约体重的 6~8%。在对营养状况良好的小鼠进行采血时,单次采血量最多可以到达循环血量的10%,这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的最大值。采血之后应该给予温热的等渗溶液补充,可以在2~3个星期内恢复原有的水平。
| ●动物饲养和繁育 | ●肿瘤模型 | ●小动物成像 | 
| ●器官取材 | ●消化系统疾病模型 | ●micro-ct检测 | 
| ●动物采血 | ●骨科疾病模型 | ●B超检测 | 
| ●多种给药方式 | ●代谢疾病模型 | ●ABR听力检测 | 
| ●模型定制 | ●泌尿生殖系统模型 | ●动物毒理实验 | 
| ●原代细胞分离与鉴定 | ●瞬时/稳定转染 | ●CCK8/MTT检测 | 
| ●细胞凋亡检测 | ●细胞周期检测 | ●流式检测 | 
| ●细胞侵袭/迁移实验 | ●细胞STR鉴定 | ●细胞缺氧模型 | 
| ●组织包埋 | ●HE染色 | ●免疫组化 | 
| ●石蜡切片/冰冻切片 |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 ●免疫荧光 | 
| ●组织芯片 | ●特殊染色 | ●激光共聚焦 | 
| ●肝功能检测 | ●肾功能检测 | ●血脂分析 | 
| ●血常规检测 | ●心肌酶谱检测 | ●微量元素及电解质检测 | 
| ●高通量测序 | ●单细胞测序 | ●RT-PCR/RT-qPCR | 
| ●慢病毒包装 | ●腺病毒包装 | ●腺相关病毒包装 | 
| ●DNA甲基化检测 | ●RNA甲基化检测 | ●外泌体提取及鉴定 | 
| ●免疫印迹(WB) | ●酶联免疫吸附(ELISA) | ●蛋白质谱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