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了,有没有什么治疗药物?

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了,有没有什么治疗药物?
网友 2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脑胶质瘤手术后极易复发,一般的治疗方法是继续手术,或者采用放疗。但是,这样对于患者的损伤较大,对于情况较轻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治疗脑瘤复发目前药物首选是替莫唑胺胶囊,是第二代口服烷化剂,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更好。最好还配合今幸(Rh2)护命素等中药辅助治疗,它易透过血脑屏障,还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回答

其他回答
脑干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4%。主要为神经胶质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和极性成胶质细胞瘤较为多见,其次是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胶质瘤、髓母细胞瘤,此外还可见到血管瘤(包括血管网织细胞瘤)、囊肿、畸胎瘤、结核瘤、转移性肿瘤等。儿童及青少年好发,特别是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儿童病人常以分化较差的极性成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为多,成年病人则以星形细胞瘤为多。儿童患者病程短、进展快;常在较短时间(数周至数月)内即引起严重的脑干症状;成年患者病程长、进展慢,可数月甚至1年以上始出现严重的脑干症状。各种肿瘤在脑干中分布的部位略有不同,星形细胞瘤可分布于脑干的各部位,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则分布于导水管的被盖部位和第四脑室底。 脑干肿瘤的症状可分为一般症状和局灶性症状两类。一般症状以后枕部头痛为常见。儿童常有性格改变,不少病人伴有排尿困难。颅内压增高常不是脑干肿瘤的首发症状。因此,对于进行**叉性麻痹或多发性颅神经麻痹合并锥体束损害,无论有无颅内压增高均应首先考虑脑干肿瘤的可能。脑干肿瘤的局灶性症状随肿瘤的部位而异,由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明确划分具体部位如中脑或桥脑实际上是困难的。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9%,主要为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胶质细胞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偏良性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两年,恶性者瘤体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70--80%多在半年之内。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放疗、化疗、X刀、γ刀等。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1. 明确病理诊断。2. 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3. 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4. 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5. 获得肿瘤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有观察认为放疗与非放疗者预后相同。此外射线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对于脑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3)X刀、γ刀均属放射治疗范畴,因肿瘤的部位、瘤体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治疗范畴局限,目前认为胶质瘤,特别是性质恶性的星形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均不适合采用X刀治疗。4)化学疗法原则上用于恶性肿瘤,但化疗药物限于血脑屏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蒂清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5)中医治疗抗瘤正脑丹系列的配伍应用,适用于未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切除,术后复发,X-刀、γ-刀,放化疗后患者用药3--6个月可消除症状,使瘤体缩小或消失,手术后用可消除残瘤,预防复发,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确切。6)生活提示1. 对吸烟者,应劝其戒烟。2. 手术后及放化疗期间应要求患者适当卧床休息,但不主张绝对卧床休息,病情显著好转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3. 饮食应进富含维生素A和B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进含有丰富蛋白质及矿物质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之品。4. 治疗或康复期应慎起居,节房事,生育期妇女应避孕、预防感冒。5. 脑瘤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1次,坚持中约扶正治疗,3年后每年复查1次。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我只能给点建议.
回答者:网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