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求助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薄层色谱显色问题 常洪勋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 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 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 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 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 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 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 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 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 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 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 结果:斑点呈**色。 ②荧光素/溴 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 检出物:芳香烃。 溶液:2%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的丙酮与氯代苯(10:1)的溶液。 方法:喷后置紫外光下观察。 ④甲醛/硫酸 检出物:多环芳烃。 溶液:37%甲醛溶液O.2ml溶于浓硫酸l0ml。 (2)醇类 ①3,5一二硝基苯酰氯 检出物:醇类。 溶液:I.2%本品甲苯溶液;Ⅱ.0.5%****溶液;Ⅲ.O.002%罗丹明溶液。 方法:先喷(I),在中干燥过夜,用蒸气薰2min,将纸或薄层通过试液(Ⅱ)30s,喷水洗,趁湿通过(Ⅲ)15s,空气干燥,紫外灯下观察。 ②硝酸铈铵 检出物:醇类。 溶液:I.1%硝酸铈铵的0.2mol/L硝酸溶液;Ⅱ.N,N-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1.5g溶于甲醇、水与乙酸(128m1+25m1+1.5m1)混合液中,用前将(I)与(Ⅱ)等量混合。喷板后于105oC加热5min。 ③香草醛/硫酸 检出物:高级醇、酚、甾类及精油。 溶液:香草醛1g溶于硫酸lOOml。 方法:喷后于120oC加热至呈色最深。 ④二苯基苦基偕肼 ’ 检出物:醇类、萜烯、羰基、酯与醚类。 溶液:本品15mg溶于氯仿25ml中。 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5~lOmin。 结果:紫色背景呈黄色斑点。 (3)醛酮类 ①品红/亚硫酸 检出物:醛基化合物。 溶液:I.0.01%品红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直至无色;Ⅱ.0.05mol/L氯化溶液; Ⅲ.O.05mol/L硫酸溶液。 方法:将I、Ⅱ、Ⅲ以1:1:10混合,用水稀释至l00ml。 ②邻联茴香胺 检出物:醛类、酮类。 溶液:本品乙酸饱和溶液。 ③2,4-二硝基苯肼 检出物:醛基、酮基及酮糖。 溶液:I.0.4%本品的2mol/L盐酸溶液; Ⅱ.本品O.1g溶于乙醇l00ml中,加浓盐酸lml。 方法:喷溶液I或Ⅱ后,立即喷铁氰化钾的2mol/L盐酸溶液。 结果:饱和酮立即呈蓝色;饱和醛反应慢,呈橄榄绿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不显色。 ④绕丹宁 检出物:类胡萝卜素醛类。 溶液:I.1%~5%绕丹宁乙醇溶液;Ⅱ.25%氢氧化铵或27%****溶液。 方法:先喷溶液I,再喷溶液Ⅱ,干燥。 (4)有机酸类 ①溴甲酚绿 检出物:有机酸类。 溶液:溴甲酚绿0.1g溶于乙醇500ml和0.1mol/L****溶液5ml。 方法:浸板。 结果:蓝色背景产生黄色斑点。 ②高锰酸钾/硫酸 检出物:脂肪酸衍生物。 溶液:见通用显色剂酸性高锰酸钾。 ③过氧化氢 检出物:芳香酸。 溶液:0.3%过氧化氢溶液。 方法:喷后置紫外光(365nm)下观察。 结果:呈强蓝色荧光。 ④2,6-二氯苯酚-靛酚钠 检出物:有机酸与酮酸。 溶液:0.1%本品的乙醇溶液。 方法:喷后微温。 结果:蓝色背景呈红色。 (5)酚类 ①Emerson 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Ⅲ)) 检出物:酚类、芳香胺类及挥发油。 溶液:I.4-氨基安替比林1g溶于乙醇100ml;Ⅱ.铁氰化钾(Ⅲ)4g溶于水50ml,用乙醇稀释至100ml。 方法:先喷溶液I,在热空气中干燥5min,再喷溶液Ⅱ,再于热空气中干燥5min,然后将板置含有氨蒸气(25%氨溶液)的密闭容器中。 结果:斑点呈橙-淡红色。挥发油在亮黄色背景下呈红色斑点。 ②Boute 反应 检出物:酚类、氯、溴、烷基代酚。 方法:将薄层置有NO2蒸气(含浓硝酸)的容器中3~10min,再用NH2蒸气(浓氨液)处理。 ③氯醌(四氯代对苯醌) 检出物:酚类。 溶液:1%本品的甲苯溶液。 ④DDQ(二氯二氰基苯醌)试剂 检出物:酚类。 溶液:2%本品的甲苯溶液。 ⑤TCNE (四氰基乙烯)试剂 检出物:酚类、芳香碳、杂环类、芳香胺类。 溶液:0.5%~1%本品的甲苯溶液。 ⑥Gibb’s(2,6-二溴苯醌氯亚胺)试剂 检出物:酚类。 溶液:2%本品的甲醇溶液。 ⑦氯化铁 检出物:酚类、羟酰胺酸。 溶液:1%~5%氯化铁的 ztlhy 4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Lee631015 at 2013-10-23 00:33:29 有共轭不是254nm荧光,是365nm,好好查查书吧 ... 额,貌似是254nm显色是低共轭体系的有机物,365nm的是高共轭体系(某些聚合物)的有机物,关键是这程度,不是共轭的有无。 yi_wang 小木虫中应该有此类文章或者电子书下载吧。 yi_wang 发给你看看。 Lee631015 8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ztlhy at 2013-10-23 12:19:00 额,貌似是254nm显色是低共轭体系的有机物,365nm的是高共轭体系(某些聚合物)的有机物,关键是这程度,不是共轭的有无。... 254nm时是薄层硅胶有荧光,暗点是物质;不共轭,含派键,230-270nm,荧光较微弱,越近真空紫外区的,肉眼越难看到;共轭,在270-400,显荧光;共轭体系更大,可见光显色,直接有颜色,不用紫外定位仪;以上数据均为大概,薄层定位254的暗点有弱荧光,但是定位靠的不是那弱荧光,是因为薄层板上其他荧光比它强,亮 792193347 11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Lee631015 at 2013-10-23 14:17:20 254nm时是薄层硅胶有荧光,暗点是物质;不共轭,含派键,230-270nm,荧光较微弱,越近真空紫外区的,肉眼越难看到;共轭,在270-400,显荧光;共轭体系更大,可见光显色,直接有颜色,不用紫外定位仪;以上数据均为 ... 这位是高手 chenyayun 杩欎釜澶锛屽叿浣扑粈涔堢墿璐ㄥ叿浣揿垎鏋愶紝鍙煡镄勩€傞吨瑕佺殑鏄紝涓嶆樉鑹茬殑锛屾湁鍚告敹镄勫氨鍦ㄧ传澶栦笅锛屾病链夌殑链夎崸鍏夌┖鐧芥澘 Lee631015 11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Lee631015 at 2013-10-23 14:17:20 254nm时是薄层硅胶有荧光,暗点是物质;不共轭,含派键,230-270nm,荧光较微弱,越近真空紫外区的,肉眼越难看到;共轭,在270-400,显荧光;共轭体系更大,可见光显色,直接有颜色,不用紫外定位仪;以上数据均为 ... 谢谢,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从未有人在这方面肯定过我,我只是个曾经在植化实验室呆过10个月的本科小喽啰,没发过一篇文章的小喽啰,真心感谢啊! ------------------------------------------------------ 薄层色谱法问题求助 1、关于薄层色谱法中用三用紫外仪观察薄层板的工作原理,尽量详细点; 2、如何判断薄层板上看到的深紫和亮紫哪条带是产物哪条是副产物,有没有经验可供分享。 廉洁考研必胜 一般来说共轭结构才能在紫外下显色,你可以看看紫外光谱的介绍。平时也不会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判断产物与副产物的,再说紫外下判断颜色的深浅也没有那么容易,都是根据产物的极性大小来预判断的,然后会通过核磁等手段进行验证 xujun9998 紫外分析仪是荧光技术的应用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荧光,荧光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荧光技术是某些物质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后,在极短时间内(10-8秒)会发射出波长大于激发波长的光,这种光称为荧光。这一发光现象在各方面的应用及有关的方法称为荧光技术(fluorescent technique)。 物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发出荧光的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发荧光,如叶绿素、血红素等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发出红色的荧光,称为自发荧光;第二种是诱发荧光,即物体经荧光染料染色后再通过紫外线照射发出荧光,称为诱发荧光。 紫外荧光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的定性:不同的荧光物质有不同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因此可用荧光进行物质的鉴别。与吸收光谱法相比,荧光法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2、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分子的结构和构象:荧光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等参数不仅和分子内荧光发色基团的本身结构有关,而且还强烈地依赖于发色团周围的环境,即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利用此特点可通过测定上述有关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荧光发色团所在部位的微环境的特征及其变化。在此研究中,除了利用生物大分子本身具有的荧光发色团(如色氨酸、酪氨酸、鸟苷酸等,此类荧光称为内源荧光)以外,可将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分子共价地结合或吸附在生物大分子的某一部位,通过测定该染料分子的荧光特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大分子,这种染料分子被称为“荧光探针”,它们发出的荧光一般称为外源荧光。荧光探针的应用,大大地开拓了荧光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范围。 紫外灯功率: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功率为28W;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功率为8W;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功率为28W 薄层板上看到的深紫和亮紫哪条带是产物哪条是副产物,这个要根据具体结构,如果共轭双键多,荧光强度大,点浓而且会红移 dxddcl521520 4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xujun9998 at 2014-12-04 08:00:14 紫外分析仪是荧光技术的应用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荧光,荧光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 ... 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哪种波长的紫外灯? xujun9998 5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dxddcl521520 at 2014-12-04 22:30:14 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哪种波长的紫外灯?... 我一般都开,只有一个苯环的254nm dxddcl521520 6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xujun9998 at 2014-12-05 10:32:29 我一般都开,只有一个苯环的254nm... 对于同一块薄层板来说,你分别用上中波长的紫外灯,你没发现色带的位置、颜色会有区别吗? sjq1234 一般只要化合物含有不饱和共轭键就会在紫外下显色,至于亮紫和深紫,这个不能单纯这样看,万一你做的实验产路很低杂质很多呢? soulink 刮下来送LC-Ms 或送核磁啊,如果看颜色就能判断产物是哪个还要仪器干么

我来回答